以下系李辉写于2009年10月:
想着baker的话,看教育的核心本质。
要是你今天毕业而不打算在明天继续学习的话,从后天开始你就犹如没有受过教育。
这样的话,其实说出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学生未离开学校的时候,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核心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协助学生做好准备,迎接一辈子的学习。我一直支持并信守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在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之际,有一个心理基础,坦然毕业,从容的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学习,不要再计较从哪所高校毕业,不要再介意曾经的成绩如何,这些都在离开校门之际,变得不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不要中断了学习。如果学生们做不到这一点,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过错或者悲哀,也是学校教育、教师教育中的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使学生尽早的明白,如何才是没有白上一回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事。继续学习,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去判断、取舍自己面对的社会事物,这才是学生们的立命之本。
爱因斯坦说过:不论你在哪个国家,是何种族、民族、信仰,不论男女、贫富、年龄大小,从哪一所高校毕业,你只要在走出校门之际,“把脑袋打开,从中取出不是自己的东西,再把脑子合上”,如果还剩下了东西,那么你的大学,就没有白念。
有谁剩下了东西,剩下了通过自己的思考、综合、消化,编辑了大学学过的东西?如果都是灌输但未被自己消化接受的,那你的大学,是怎么念的?这样的学生如果大有人在,那这样的大学究竟再搞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让学生成为学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才需要努力。努力让高校做应该做的事,努力告诉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学生。
【摘自辉旅游教育教研网】
以下是李辉写于2013年7月:
教育在分秒中,只争朝夕。
十年树木,不错;百年树人,不假。
但,教育在一言一行,举止言谈中方能百年树就好用之人。
个体的成长于个体而言,是逐渐的、缓慢的、一天天的。
但如果参照物有调整的话,其实,时光是飞逝的,日月是如梭的。
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退出一步来看,应该是只争朝夕、又不能操之过急的。
这并不矛盾。
只争朝夕不等于追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需要在分分秒秒中,思考与践行,分析与提炼。
只有只争朝夕的进程,才能获取百年树人的硕果。
在利欲熏心、物欲横流、繁华过世的风气里,个体的培育在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势影响下,需要辨析真正的只争朝夕,争的应该是什么?不能操之过急的是什么?如何做好最佳的辨证?
有效性教育是个永恒的、时代的话题。
在思辨中,践行教育理念,不拔苗助长,不摧残心灵与肉体,让个体在有效性的教育中只争朝夕、自然成才,各得其所。才是上策。
【摘自辉旅游教育教研网】
心怀梦想不丢信仰,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做人时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
合理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应当让青少年对未来怀有简单平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