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
领域:人格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问题青少年教育与预防。
个人简介:应用心理学硕士,鲁东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国际聚焦学院聚焦取向咨询师,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企业EAP咨询师,心理学专栏撰稿人,在《中国女性》、《社会观察》、《时尚健康》、《婴儿与母亲》等杂志的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栏目发表相关科普论文百余篇。目前致力于专业化、本土化、生活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实务与研究。主讲课程:《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技能》等。
科研情况
论文:
融通与共育——基于大国工匠精神的墨子创造性人格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22.5)
从“原型”到“完形”:论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心理治愈(新纪实,2021.8)
"A Little Red Flower": Life Strugg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Studies (ICLCCS 2021.6)
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教师教育信仰问题的反思(ICEISS,2018年);
多元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探析(赤峰学院学报,2012年);
身体视域下中国传统武学思想的超个人心理意蕴(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
禅宗明心见性与语言相对性及其自我超越(银山学刊,2008年);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及“个人中心”的现象学治疗取向(山东科技信息,2007年);
当今中学生在想什么(当代教育科研,2003年)(中文核心);
专著与教材:
专 著:《网络信息变迁时代青少年心理发展及教育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12)
副主编:《和谐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基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参 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泰山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
课题:
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身份认同机制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教育部,2021年)
从身体叙事到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山东省艺术重点2021.11)
未成年人心理保护的“双预”体系构建研究(山东省社科联,2021.9)
从碎片到整合:共同体视角下涉罪未成年人矫正体系的构建(枣庄市社科联,2021.3-10)
基于大国工匠精神的墨子创造性人格研究(枣庄学院,2021.11)
中国传统文化下公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校级,2012-2013年)
青少年的人格健全与心理转化(校级,2017-2020)
社区生态建设中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枣庄市社科联,2019)
荣誉与奖励
“枣庄学院第七届教学优秀奖”(2023年)
“枣庄学院教学质量奖”(2021年)
“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
“枣庄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
“枣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2016年);
“枣庄市枣庄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2016年);
“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节优秀指导教师”(2015、2016、2017连续三年);
“山东省大学生朋辈辅导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17年);
“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优秀论文二等奖”(2016年、2017年)。
“枣庄学院优秀班主任”(2012年、2013年、2015年)
“枣庄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2015年、2017年)
吴全会,女,1968年11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硕士,副教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心理学》成员,200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修学习,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访问。主讲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行为矫正》等。
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主要有:
2010年,主持枣庄市科技局课题 《网络环境下心理测评与干预专家系统的设计开发》
2013年,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研课题《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研究》
2009年,参与枣庄市科技局课题《Web2.0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心理成长与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2009年,参与山东省科技厅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心理成长视角》
获奖情况:
2007年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7年12月,获枣庄学院首届优秀教案二等奖,
2008年12月,获枣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9年10月,获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荣誉称号。
2009年5月,被评为枣庄学院“师德标兵”。
2009年8月,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4月,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012年8月,被评为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12年10月,获枣庄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获枣庄学院教学质量奖。
田营,男,汉族,1986年10月生,硕士研究生,201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流派、人格-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科学哲学。 主讲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等,参编著作、教材两部,发表学术论文4篇。
苗慧,198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小学高级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自1999年7月进入枣庄市立新小学工作至今。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的称号。两次参加市级公开课,并获得一等奖。2003年参加并通过了为期3年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2014年初参加了省级课题《国学经典与学校教学的有效结合》的研究实践工作。
另有多篇论文在相关报纸、杂志上面发表:河北教育厅主办的《语文周报》2009年第15期,发表文章《做智慧的语文教师》,2009年第6期发表了文章《与孩子共成长》,2010年第38期发表文章《与阅读相伴,让书香远航》等。
张增碧,男,1975年11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毕业,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校长。
在学生的教育方面,能把对学生,特别是一些差异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中,针对不同的思想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循序善导,使广大差异学生抛弃了那种沉沦丧志,悲观处世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使很多厌学的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在教育管理研究方面,探索并实施了“爱国主义课程校本化”研究,在2012年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论坛作大会发言。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研究,实现了学校管理网格化,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开展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环境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实施分层次教学,有效解决了“后三排”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水平提高困难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最近发展区,研究成果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
先后出版了《承乡厚土》、《鲁南民俗》等专著,参与编写了《枣庄地理》教材,有100余篇作品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教育权威报刊发展。
先后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被枣庄市委“记三等功”,“峄城区优秀教师”、“峄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官道黎 中学高级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 农工党党员
出生年月:1973年9月,1996年参加工作,在枣庄市第三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担任过特长班、实验班、普通班的教学,任班主任多年。多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热爱生活,工作积极、多次获得学校表彰。
科研课题:
2008年主持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的课题《英语报刊与高中英语教学》并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圆满结题。
2012年参加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并通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于2013年8月圆满结题。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浅谈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荣获人民日报征文比赛一等奖、
《英文报刊的使用与高中英语教学》获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获得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学成果奖、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成为“有效课堂模式” 的学科立标人,被聘为青年教师指导教师。
获得枣庄市英语优质课第一名,被评为枣庄市课改标兵。
在2013年枣庄全市德育现场工作会中,成功执教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暑期参加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成绩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