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主讲教师:晋争、陈国维等
教师团队:共6位
2-1名称 认知加工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 2-2实验目的 (1)扩展认知加工机制的学习途径,减轻学生学习困难 认知加工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的建立,扩展了学生对认知加工机制的学习途径。首先学生在课堂学习认知加工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进一步深化对认知加工心理机制的理解。这种传统课堂学习和虚拟仿真实验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也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3D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使原本深奥的脑神经机制和认知加工机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轻松操作认知行为实验,这种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 (2)搭建认知加工机制研究的自主科研平台,促成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认知加工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的建立,也为那些热爱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了自主科研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于此同时教师也能监测学生操作动向,教师能依据学生对认知加工机制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促使师生互动,达到因材施教的地步。 (3)有利于提升教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能力 认知加工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有利于激励教师开发和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师不仅能通过各类培训提升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能力,也可以在实际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中自我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精神。 (4)有利于培养心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创建认知加工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实互动的模式,充分利用心理学的优质资源,紧握信息化革命浪潮带来的机遇,打破传统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瓶颈,能有效解决突破传统心理学教学的瓶颈,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和教师的科研热情,为培养满足“世界一流,国家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做出贡献。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