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点1 操作规程--甲苯中烃类杂质含量分析
甲苯为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1.4967。闪点(闭口杯)4.4℃。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甲苯化学性质活泼,与苯相像。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反应。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
甲苯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定量烃类杂质的残留,根据用途的不同,需要做烃类杂质含量检查。
本实验参照GB/T 3144 -1982《甲苯中烃类杂质含量的测定》制定。
操作规程
1.方法概要
甲苯中烃类杂质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利用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根据检测峰面积,采用内标法定量。
2.仪器与药品
(1)主要仪器
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固定相为聚乙二醇,采用60~80目6201担体。
(2)实验药品
正己烷(色谱纯);正癸烷(色谱纯);苯(色谱纯);甲苯(色谱纯);乙基苯(色谱纯);正十一烷(色谱纯);无水乙醇(色谱纯)。
3.色谱柱性能检查
(1)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色谱柱能将内标物和其它所有组分完全分开。
(2)配制含有0.10%(v/v)乙基苯的甲苯混合物。测量甲苯、乙基苯两峰谷到基线的高不应超过乙基苯峰高的10%。
4.校正因子测定
(1)用注射器取10mL正己烷注入洁净、干燥、带塞的10mL容量瓶中。用50μL注射器分别将正癸烷、苯、甲苯和乙基苯各50μL依次注入到容量瓶中。用增量法分别称出各组分的质量。
(2)按照设定的仪器条件,待仪器稳定后,取上述溶液做分析,取得色谱图。
(3)按下式计算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fi=Ai*m0 /(mi*A0) (1-37)
式中:fi——i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Ai——i组分的峰面积;
A0——正癸烷的峰面积;
mi——i组分的质量,g;
m0——正癸烷的质量,g。
5.测试步骤
(1)按表1-26设置仪器条件
表1-26 色谱参考操作条件
色谱柱温度,℃ | 100 |
汽化室温度,℃ | 180 |
燃气(H2)流速,mL/min | 根据检测器需要调整 |
空气流速,mL/min | 通常与载气比为1:10~15 |
载气(N2)流速,mL/min | 调整到甲苯的保留时间在6~10min |
尾吹气流速,mL/min | 与载气流速相同 |
进样量,μL | 1(在满足分离度的要求下,可以加大进样量) |
(2)分别取20μL正癸烷和10mL试样注入带塞的容量瓶中。用增量法称出正癸烷和试样的质量。
(3)在表1-26的实验条件下,待色谱仪稳定后,注入1μL所配制的样品,完成分析。
6.计算
杂质含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根据要求,计算苯、非芳烃和C8芳烃各组分的含量,要求计算至0.01%。计算公式如下:
Xi = 100*Ai* m0 *f0 / (A0*m*fi) (1-38)
式中:Xi——i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百分数;
Ai——i组分的峰面积;
A0——正癸烷(内标物)的峰面积;
fi—— i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f0——正癸烷的相对校正因子;
m——试样的质量,g;
m0——所用正癸烷(内标物)的质量,g。
任务点2 资料2:SP-2100A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
实验指导书 甲苯中烃类杂质的分析
参考资料 GB/T 3144 -1982《甲苯中烃类杂质含量的测定》
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