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PPT(固体制剂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
任务点1 操作规程--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及杂质对氨基酚的检查
对 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癌痛及手术后止痛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相关药品有对乙酰胺基酚原料、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胶囊等剂型。
《 中国药典》中规定,对符合下列原则的固体制剂应做溶出度的检查:
1.非易溶药物。
2.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
3.控制药物缓慢释放的制剂。
4.因制剂工艺造成溶出差异、临床疗效不稳定的口服固体制剂。
一、实验目的
巩固容量分析基本操作技术;
巩固SY-8100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外标法定量的方法;
学习固体药剂中相应成分溶出度检查及判定方法;
掌握溶出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分子式C8H9NO2,分子量151.16,密度1.293g/cm3,熔点168~172℃,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冷水中溶解度为14g/L,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无气味,味苦。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因此《中国药典》中规定其片剂需做溶出度检测。
对乙酰氨基酚制备要经过对氨基酚乙酰化过程,如果乙酰化过程不完全或产品贮存过程中发生水解,产品中均会产生对氨基酚。该成分对人体有毒害性,并且会使产品颜色加深,影响产品外观,因此要严格控制其限量。
三、色谱条件
流动相: | 甲醇+水(25:75) | 流量: | 1.00mL/min |
色谱柱: | 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μm | 柱温: | 40℃ |
检测器: | 紫外分光检测器 | 检测波长: | 254nm |
进样量: | 20微升 |
|
|
四、实验仪器
液相色谱仪 | SY-8100 | 1台 |
超声波清洗器 |
| 1台 |
溶出度测定仪 | 78X-6A | 1台 |
量筒 | 100mL | 1只 |
容量瓶 | 1000mL | 6只 |
| 500mL | 1只 |
| 50mL | 6只 |
烧杯 | 100mL | 6只 |
电子分析天平 | 0.0001g | 1台 |
过滤膜 | 0.45μm(水相) | 若干 |
西林瓶 | 5mL(旋帽) | 8只 |
注射器 | 50mL | 2只 |
进样器 | 50微升 | 2只 |
移液管 | 5mL | 6支 |
五、实验药品
无水甲醇 | 色谱纯 | 500mL | 1瓶 |
水 | 超纯过滤水 |
| 1瓶 |
盐酸 | 分析纯 | 500mL | 1瓶 |
对乙酰氨基酚 | 基准试剂 | 25g | 1瓶 |
对氨基酚 | 基准试剂 | 25g | 1瓶 |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 | 药用 | 100片 | 1瓶 |
六、实验步骤
(一)试液的准备:
1. 溶出介质的配制:
取稀盐酸(3M)24mL加水至1000mL,脱气10~15min。同样再配制5份。
2. 醇溶剂:
用量筒分别量取400mL甲醇与600mL水于1000mL试剂瓶中混匀。
3. 对照品溶液(标液)的配制:
精确称取对氨基酚10~15mg、对乙酰氨基酚10~15mg,用甲醇-水(4:6)溶液溶解,定容至250mL。
(二)色谱仪准备:
1. 开机
将输液泵A泵的输液管置于已脱气的甲醇中,B泵的输液管置于已脱气的水中。打开色谱仪电源,启动色谱工作站。
2. 设置仪器条件
设置柱箱温度为40℃,检测器波长为254nm。
3. 更换流动相
在色谱工作站中选择输液泵控制模式为“双泵独立运行”,设置“A泵”流量为1.00mL/min,“B泵”流量为0.00mL/min,启动泵。待基线平直(约为10~15min)后,终止泵运行,将“A泵”流量设置为0.60mL/min,“B泵”流量为0.40mL/min,再次启动泵。待基线平直(约为10~15min)后,终止泵运行,将“A泵”流量设置为0.25mL/min,“B泵”流量为0.75mL/min,再次启动泵。待基线平直(约为10~15min)后,即可进入测试溶液准备。
(三)试样的溶出
1. 调节好78X-6A溶出度测定仪的转蓝与取样管口的位置(转蓝下沿至溶出杯25mm±2mm处,取样管管口位于转蓝上沿至溶出介质液面中间位置),做好标记,将转蓝、取样管提起。
2. 开启溶出仪电源,设置搅拌速度为100r/min、浴液温度为37℃,浴液升温。
3. 将6份经过脱气的1000mL溶出介质分别放入溶出仪的各个溶出杯内,加热。
4. 待溶出介质温度达到37.0±0.5℃时,取6片供试药片分别放入溶出仪的转篮中,将转篮与搅拌轴固定好,翻转盖板,将转篮放入溶出杯内。要求操作平稳,药片上不得附有气泡。同时计时。
5. 溶出进行30min时,用50mL注射器快速吸取溶出介质30~50mL(要求30秒内完成)并转移至干燥的100mL烧杯中,分别将此溶出介质用0.45μm的微孔过滤膜过滤,准确移取续滤液10.00mL,以甲醇-水(4:6)溶液为溶剂稀释至100mL,制得测试液。
(四)试样的分析测定
1. 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标液的分析:
表10-1 标液分析数据
组分名称 | 称样量m0 (g) | 配制体积Vs(mL) | 标液浓度Cs (g/L) | 峰面积As | 校正因子f |
对乙酰氨基酚 |
|
|
|
|
|
对氨基酚 |
|
|
|
|
|
2) 建立组分表:
根据标液的分析结果建立组分表,建立本次实验的分析方法,并以“班级+小组”为分析方法命名。
2. 试样的分析
表试样分析数据

七、分析数据处理
1. 分析数据的处理:
根据以下公式完成表2数据的计算。
对照组份浓度(g/L):
对照组份校正因子:
测试液组分浓度(g/L):
2. 供试品中组分含量(g):
3. 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的计算:
计计算公式:
平均溶出度 |
|

4. 溶出度的判定:
根据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判断标准:
1) 如果6片药品中每片的溶出度,按标示含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则该药品的溶出度符合要求。
2) 如果6片药中仅有1片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度不低于规定限度,仍可判为符合规定。
3) 如果6片药中有1片低于(Q-10)%,就应另取6片复试。
4) 在初、复试的12片中若有1~2片低于(Q-10)%,但其平均溶出度不低于规定限度,亦可判为符合规定,每l转篮中供试品的取用量如为2片以上时,计算出每片的溶出度,均不得低于规定限度Q,不再复试。
5)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中主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溶出限度药典规定不小于80%。
5. 杂质含量的判定:
计计算公式:
试片编号 | 试样中对氨基酚片含量(g/片) | 对氨基酚相对于对乙酰氨基酚标示量(%)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规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杂质对氨基酚含量要求不超过主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0.1%,据此判断供试品中杂质含量是否合格。
八、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所得,经过计算并判定××药厂出厂批号为××的对乙酰氨基酚片中主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杂质含量××。
九、实验结束工作
1. 清理溶出度测定仪
2. 含甲醇试液回收至指定容器,其它剩余试液废弃,清洗本次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清理实验台。
将色谱仪“B泵”输液管移回水中,设置“A泵”流量为0.60mL/min、“B泵”流量为0.40mL/min,运行至基线平直之后,再次设置“A泵”流量为1.00mL/min、“B泵”流量为0.00mL/min,运行至基线平直之后关闭色谱仪。实验结束。
任务点2 资料--SY-8100液相色谱仪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