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车用汽油馏程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车用汽油馏程测定(GB/T 6536-2010)方法及操作技能。
2. 掌握车用汽油馏程测定结果修正与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按GB/T 6536-2010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将100mL试样在适合其性质的规定条件下进行蒸馏。系统地观察温度计读数和冷凝液的体积,并根据这些数据,再进行计算和报告结果。
按照规定速度蒸馏100mL试油时,将所生成的蒸汽从蒸馏瓶中导出,并确定其馏出温度与馏出物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数字关系。此种蒸馏不发生分馏作用。油中的烃类不是按照各自的沸点逐一蒸出,而是在温度从低到高渐次气化的整个蒸馏过程,以连续增高沸点的混合物的形式蒸出,当蒸馏液体石油产品时,沸点较低的组分,蒸气分压高,首先从液体中蒸出,同时携带少量沸点较高的组分一起蒸出,但也有一些沸点较低的组分留在液体中,与较高沸点的组分一起蒸出。所以,初馏点、终馏点、以及中间馏分的蒸气温度,仅是粗略确定其应用性质的关系。
1.方法原理
按GB/T 6536-2010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将100mL试样在适合其性质的规定条件下进行蒸馏。系统地观察温度计读数和冷凝液的体积,并根据这些数据,再进行计算和报告结果。
2.仪器与试剂
(1)仪器
蒸馏烧瓶:100mL和125mL;蒸馏测定仪:符合GB/T 6536标准要求;蒸馏烧瓶支板:32mm、38mm和50mm孔径;量筒:100mL,1个,5mL,1个;温度计:0~300℃,1支,0~100℃,1支;秒表1块。
(2)试剂及材料
90号或93号车用汽油;拉线(细绳或铜丝);吸水纸或脱脂棉;无绒软布。
2.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①取样 按GB/T 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标准取样,并将试样放在已预先冷却至0℃~10℃的取样瓶中,保持这个温度。
②冷浴准备 采取措施使冷浴和接收器的温度在0℃~1℃。
③擦洗冷凝管 用软布擦拭冷凝管内的残存液。
④装入试样 用量筒量取100mL温度在13℃~18℃试样,全部倒入蒸馏烧瓶中。
⑤装好温度计 将温度计紧密固定在蒸馏烧瓶上,使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颈部中央,毛细管的底端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内壁底部的最高点齐平。
⑥安装冷凝管 将蒸馏烧瓶支管紧密安装在冷凝管上,蒸馏烧瓶要垂直,蒸馏烧瓶支管要伸入冷凝管内25mm~50mm。调整蒸馏烧瓶高度至合适的位置。
⑦安装量筒 将量取试样的量筒不经干燥,放入量筒冷却浴内(高透明玻璃杯内装冷浴液,其高度高于100mL量筒刻度),使冷凝管尾端位于量筒中心,并伸入量筒25mm以上,高于量筒刻线。用一块吸水纸或脱脂棉将量筒盖严。
(2)加热 将装有试样的蒸馏烧瓶加热,调节升温速度,满足不同时段要求。
①从加热开始到初馏点的时间5min~10min。从初馏点到5%回收量的时间60s~100s(冷凝液要沿量筒内壁留下)。
③中间的流速4mL/min~5mL/min。
④当蒸馏烧瓶内残留体积为5mL时,再调整加热速度,使此时到终馏点的时间在 3min~5min。
(3)观察与填写实验数据
根据吉化炼油厂实际记录,结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记录按表(1-3)填写。手动记录体积要精确到0.5mL,温度精确到0.5℃;自动记录体积要精确到0.1mL,温度精确到0.1℃,报告大气压力精确至0.1Kpa。
(4)观察终馏点 观察试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最高读数(通常是在蒸馏烧瓶底部全部液体都蒸发后才出现),即蒸馏结束,停止加热。如果出现分解点(蒸馏烧瓶出现烟雾),停止加热,记录温度计开始下降的温度。
(5)继续观察记录 停止加热后,由于还有余热,还会有溶液滴入量筒中。这时需要每隔2min观察一次量筒体积,直至两次体积一致为止。精确记录,报告最大回收量。
(6)量取残留量 待蒸馏烧瓶冷却后,将其内容物倒入5mL量筒中,并将蒸馏烧瓶倒悬在量筒上,让蒸馏烧瓶排净油滴,直至量筒体积不再增加为止,精确至0.1mL,作为残留量。若出现分解点,蒸馏提前终止,用100%减去则最大回收量,报告此差值作为残留百分数和损失百分数之和,略去残留量量取规程。
表5-1 汽油馏程测定记录
样品名称 |
| 采样地点 |
| 大气压力/kPa |
|
采样时间 | 年 月 日 | 分析时间 | 年 月 日 |
温度计 补正值 |
|
| 现象 | 大气 压补 正值/100℃ | 标准 值/℃ (1) | 标准 值/℃ (2) | 平均 值/℃ |
项目 馏程 | 视值/℃ (1) | 时间/s (1) | 视值/℃(2) | 时间/s (2) |
初馏点 |
|
|
|
|
|
|
|
|
|
5% |
|
|
|
|
|
|
|
|
|
10% |
|
|
|
|
|
|
|
|
|
20% |
|
|
|
|
|
|
|
|
|
30% |
|
|
|
|
|
|
|
|
|
40% |
|
|
|
|
|
|
|
|
|
50% |
|
|
|
|
|
|
|
|
|
60% |
|
|
|
|
|
|
|
|
|
70% |
|
|
|
|
|
|
|
|
|
80% |
|
|
|
|
|
|
|
|
|
90% |
|
|
|
|
|
|
|
|
|
95% |
|
|
|
|
|
|
|
|
|
终馏点 |
|
|
|
|
|
|
|
|
|
残留量mL |
|
|
|
|
|
|
|
|
|
注:根据油品不同,记录相应的数值。 检验人 复核人 | 审核人 |
6.计算和报告结果
大气压修正:按下式进行。

式中:tc——修正到101.3Kpa时温度计读数,℃;
t——观察到温度计读数,℃;
C——温度计读数修正值,℃;
pk——测定时大气压力,Kpa。
注意事项
(1)往蒸馏烧瓶加样品时,烧瓶支管向上,防止油从支管流出。
(2)对天然汽油,应该用100mL蒸馏烧瓶进行蒸馏分析。
(3)对于试样含水,则应该另取一份供试验用的无悬浮水的样品。如果在没有无水样品的情况下,需将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或其他适合的干燥剂一起摇动,再用倾注法将样品从干燥剂中分离出来的办法,除去悬浮水。
(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要严格控制蒸馏速度。
(5)不同的油品使用不同孔径的陶瓷支板或其他耐热材料制成,控制蒸馏瓶下面来自热源的加热面。
(6)蒸馏瓶要干净,不许有积炭,否则会降低导热性,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7)温度计杆位置不正确,使结果发生错误。
(8)冷凝管在试验之前要擦拭干净,否则其中的残留液会影响初馏点及各馏出温度。
任务点 视频--车用汽油馏程的测定
任务点 实验指导书 汽油馏程的测定
实验五 车用汽油馏程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车用汽油馏程测定(GB/T 6536-2010)方法及操作技能。
2. 掌握车用汽油馏程测定结果修正与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按GB/T 6536-2010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将100mL试样在适合其性质的规定条件下进行蒸馏。系统地观察温度计读数和冷凝液的体积,并根据这些数据,再进行计算和报告结果。
按照规定速度蒸馏100mL试油时,将所生成的蒸汽从蒸馏瓶中导出,并确定其馏出温度与馏出物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数字关系。此种蒸馏不发生分馏作用。油中的烃类不是按照各自的沸点逐一蒸出,而是在温度从低到高渐次气化的整个蒸馏过程,以连续增高沸点的混合物的形式蒸出,当蒸馏液体石油产品时,沸点较低的组分,蒸气分压高,首先从液体中蒸出,同时携带少量沸点较高的组分一起蒸出,但也有一些沸点较低的组分留在液体中,与较高沸点的组分一起蒸出。所以,初馏点、终馏点、以及中间馏分的蒸气温度,仅是粗略确定其应用性质的关系。
1.方法原理
按GB/T 6536-2010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将100mL试样在适合其性质的规定条件下进行蒸馏。系统地观察温度计读数和冷凝液的体积,并根据这些数据,再进行计算和报告结果。
2.仪器与试剂
(1)仪器
蒸馏烧瓶:100mL和125mL;蒸馏测定仪:符合GB/T 6536标准要求;蒸馏烧瓶支板:32mm、38mm和50mm孔径;量筒:100mL,1个,5mL,1个;温度计:0~300℃,1支,0~100℃,1支;秒表1块。
(2)试剂及材料
90号或93号车用汽油;拉线(细绳或铜丝);吸水纸或脱脂棉;无绒软布。
2.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①取样 按GB/T 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标准取样,并将试样放在已预先冷却至0℃~10℃的取样瓶中,保持这个温度。
②冷浴准备 采取措施使冷浴和接收器的温度在0℃~1℃。
③擦洗冷凝管 用软布擦拭冷凝管内的残存液。
④装入试样 用量筒量取100mL温度在13℃~18℃试样,全部倒入蒸馏烧瓶中。
⑤装好温度计 将温度计紧密固定在蒸馏烧瓶上,使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颈部中央,毛细管的底端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内壁底部的最高点齐平。
⑥安装冷凝管 将蒸馏烧瓶支管紧密安装在冷凝管上,蒸馏烧瓶要垂直,蒸馏烧瓶支管要伸入冷凝管内25mm~50mm。调整蒸馏烧瓶高度至合适的位置。
⑦安装量筒 将量取试样的量筒不经干燥,放入量筒冷却浴内(高透明玻璃杯内装冷浴液,其高度高于100mL量筒刻度),使冷凝管尾端位于量筒中心,并伸入量筒25mm以上,高于量筒刻线。用一块吸水纸或脱脂棉将量筒盖严。
(2)加热 将装有试样的蒸馏烧瓶加热,调节升温速度,满足不同时段要求。
①从加热开始到初馏点的时间5min~10min。从初馏点到5%回收量的时间60s~100s(冷凝液要沿量筒内壁留下)。
③中间的流速4mL/min~5mL/min。
④当蒸馏烧瓶内残留体积为5mL时,再调整加热速度,使此时到终馏点的时间在 3min~5min。
(3)观察与填写实验数据
根据吉化炼油厂实际记录,结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记录按表(1-3)填写。手动记录体积要精确到0.5mL,温度精确到0.5℃;自动记录体积要精确到0.1mL,温度精确到0.1℃,报告大气压力精确至0.1Kpa。
(4)观察终馏点 观察试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最高读数(通常是在蒸馏烧瓶底部全部液体都蒸发后才出现),即蒸馏结束,停止加热。如果出现分解点(蒸馏烧瓶出现烟雾),停止加热,记录温度计开始下降的温度。
(5)继续观察记录 停止加热后,由于还有余热,还会有溶液滴入量筒中。这时需要每隔2min观察一次量筒体积,直至两次体积一致为止。精确记录,报告最大回收量。
(6)量取残留量 待蒸馏烧瓶冷却后,将其内容物倒入5mL量筒中,并将蒸馏烧瓶倒悬在量筒上,让蒸馏烧瓶排净油滴,直至量筒体积不再增加为止,精确至0.1mL,作为残留量。若出现分解点,蒸馏提前终止,用100%减去则最大回收量,报告此差值作为残留百分数和损失百分数之和,略去残留量量取规程。
表5-1 汽油馏程测定记录
样品名称 |
| 采样地点 |
| 大气压力/kPa |
|
采样时间 | 年 月 日 | 分析时间 | 年 月 日 |
温度计 补正值 |
|
| 现象 | 大气 压补 正值/100℃ | 标准 值/℃ (1) | 标准 值/℃ (2) | 平均 值/℃ |
项目 馏程 | 视值/℃ (1) | 时间/s (1) | 视值/℃(2) | 时间/s (2) |
初馏点 |
|
|
|
|
|
|
|
|
|
5% |
|
|
|
|
|
|
|
|
|
10% |
|
|
|
|
|
|
|
|
|
20% |
|
|
|
|
|
|
|
|
|
30% |
|
|
|
|
|
|
|
|
|
40% |
|
|
|
|
|
|
|
|
|
50% |
|
|
|
|
|
|
|
|
|
60% |
|
|
|
|
|
|
|
|
|
70% |
|
|
|
|
|
|
|
|
|
80% |
|
|
|
|
|
|
|
|
|
90% |
|
|
|
|
|
|
|
|
|
95% |
|
|
|
|
|
|
|
|
|
终馏点 |
|
|
|
|
|
|
|
|
|
残留量mL |
|
|
|
|
|
|
|
|
|
注:根据油品不同,记录相应的数值。 检验人 复核人 | 审核人 |
6.计算和报告结果
大气压修正:按下式进行。

式中:tc——修正到101.3Kpa时温度计读数,℃;
t——观察到温度计读数,℃;
C——温度计读数修正值,℃;
pk——测定时大气压力,Kpa。
注意事项
(1)往蒸馏烧瓶加样品时,烧瓶支管向上,防止油从支管流出。
(2)对天然汽油,应该用100mL蒸馏烧瓶进行蒸馏分析。
(3)对于试样含水,则应该另取一份供试验用的无悬浮水的样品。如果在没有无水样品的情况下,需将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或其他适合的干燥剂一起摇动,再用倾注法将样品从干燥剂中分离出来的办法,除去悬浮水。
(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要严格控制蒸馏速度。
(5)不同的油品使用不同孔径的陶瓷支板或其他耐热材料制成,控制蒸馏瓶下面来自热源的加热面。
(6)蒸馏瓶要干净,不许有积炭,否则会降低导热性,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7)温度计杆位置不正确,使结果发生错误。
(8)冷凝管在试验之前要擦拭干净,否则其中的残留液会影响初馏点及各馏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