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点1 文档--分析方法和分析质量保证
1.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对象可能是无机试样或有机试样;要求分析的组分可能是单项分析或全分析;组分的含量可能属于常量组分、微量组分或痕量组分等。
一种组分的测定往往又有多种方法,例如铁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氢氧化物重量法、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等。
选择测定方法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定的目的要求
主要包括需要测定的组分、准确度、分析时间等要求。
一般对标准物、原料及成品分析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应选择标准分析方法。例如测定标准钢样中硫含量时,一般采用准确度较高的重量分析法。
微量组分的分析对灵敏度要求较高,应选择仪器分析方法。例如有机物中微量水分的测定,常用气相色谱法或卡尔·费休法。
中间产品的控制分析要求快速简便等,应选择快速分析方法,如滴定分析法等。例如炼钢炉前硫含量的控制分析,则采用1~2min即可完成的燃烧滴定法。
(2)待测组分的含量范围
化学分析方法,即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适用于高含量(>1%)的常量组分分析,其相对误差为千分之几。滴定分析法操作简便、快速,重量分析法虽很准确,但操作费时。化学分析法灵敏度不高,对低含量(<1%)组分的测定误差太大,有时甚至测不出来。
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等灵敏度较高,相对误差一般为百分之几,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3)待测组分的性质
一般,分析方法的选择都基于被测组分的性质。
例如,对具有酸碱性的试样,可选用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试样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大部分金属离子能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常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而对于碱金属,特别是钠离子等,由于它们的配合物一般都很不稳定,大部分盐类的溶解度又较大,而且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但能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的特征谱线。因此,可用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4)共存组分的影响
工业物料一般都很复杂,需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干扰。例如用配位滴定法测定Bi3+、Fe3+、Al3+、Zn2+、Pb2+混合物中的Pb2+时,共存离子都能与EDTA配合而干扰Pb2+的测定。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则一般元素均不相互干扰。另外还可改变测定条件,加入适当的掩蔽剂或进行分离等方法,消除各种干扰后再进行测定。
(5)实验室条件
选择测定方法时,还需考虑实验室现有仪器的种类、精密度和灵敏度、所需试剂和水的纯度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防尘等条件是否满足测定的要求。
2.操作规程的解读
对于样品检验的操作规程,应该深刻理解标准的内涵和对检验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方可用于实际样品检验的过程中。
现以GB210—92工业碳酸钠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总碱量测定项目为例,说明如何解读和应用检验方法标准。标准原文如下。

作为中、高级分析化验人员,应该运用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理解有关的方法原理。本项测定需要解读以下几点。
① 试样为什么预先要做干燥处理?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了?
② 称量试样采用的是哪种称量方法?为什么?
③ 采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变色点pH 如何?
④ 滴定终点前为什么要煮沸2min?煮沸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⑤ 同时做空白试验有什么意义?
弄清这些问题才能取得分析检验的主动权,当实际操作时才会做到正确地操作和检测。
3.分析检测的质量保证
在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试剂,按检验规程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并计算和表述分析结果。当平行样的测定结果符合允许差要求时,才能报告检验结果。
保证分析检验结果准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分析测试人员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是保证分析检验质量的首要条件。
(2)符合要求的分析测量仪器。
(3)可靠的分析方法。各种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都有所不同。另外,检验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方法。
(4)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必须按照采样和制样规则取得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分析样品。
(5)合格的试剂和材料。使用合格的试剂,尤其是基准物质,是减免分析误差的重要条件。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标准物质”,为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测定取得准确,一致的结果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处理样品、配制和贮存标准溶液需要使用各种材料组成的器皿如烧杯、坩埚、试剂瓶等。如选择不合适,可能引起被测组分的吸附或污染。应选择合适的器皿材料,并辅以正确的清洗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
(6)符合要求的测试环境。保持一定的空气清洁度,稳定的湿度、温度及气压是获取可靠分析结果的环境条件。
应该指出,标准检验方法都是经过多次试验、普遍公认的方法。如果实际样品的检验结果重现性不好,出现较大偏差,首先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如操作是否有失误之处,所用试剂浓度是否准确,实验条件控制是否正确等。可以在不同检验人员或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校核。
任务点2 PPT--分析方法和分析质量保证
任务点3 教学视频--分析方法和分析质量保证
任务点4 章节测试1
任务点5 章节测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