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宏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玮

教师团队:共1

  • 叶航
本课程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和理解宏观经济的变量、模型、运行和调控,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五大宏观经济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特征。
教师团队

叶航

职称:教授

单位:浙江大学

部门: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 ,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 - 历史简介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着《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Say,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law)。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恩斯(J.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总体经济学的开始。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恩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伯里曼(Milton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EmersonLucas,Jr.,1937年─)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J.Sargent,1943年─)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Classical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宏观经济学 - 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参考教材


参考书籍










(讲座)失业和通货膨胀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