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海岸线分形性质与海岸线的利用潜力问题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王建
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业大类: 地理学
开课专业: 自然地理学

通常把海岸线的长度作为某个国家拥有海岸线资源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说到中国资源丰富时,通常会有这样的描述“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度达18400km”。但实际上海岸线的长度随测尺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发挥海岸线的利用潜力的问题。

教师团队

王建

职称:教授 博导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部门:地理系

职位:教授

海岸线简介

海岸线(coastline),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

海洋和陆地是地球表面的两个基本单元,海岸线即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一般指海潮时高潮所到达的界线。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岸线,称古海岸线。海岸线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但海岸线不是一条线。 这句话听起来明显地不合逻辑,但的确是海洋学家的一句口头禅。海洋与陆地的不断变化十分复杂。我们暂且假定陆地是固定不变的,海洋只有潮汐变化。海水昼夜不停地反复地涨落,海平面与陆地交接线也在不停地升降改变。假定每时每刻海水与陆地的交接线都能留下鲜明的颜色,那么一昼夜间的海岸线痕迹是具有一定宽度且沿海岸延伸的条带。为测绘、统计实用上的方便,地图上的海岸线是人为规定的。一般地图上的海岸线是现代平均高潮线。麦克特航海用图上的海岸线是理论最低低潮线,比实际上的最低低潮线还略微要低一些。这样规定,完全是为了航海安全上的需要。因为海图上的水深以这样的理论最低低潮为基准,可以保证任何时间,实际上的水深都比图上标示的水深更深。舰船按此海图航行绝对不会搁浅。

海岸线变化

海岸线从形态上看,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却像条直线。而且,这些海岸线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我国的天津市,在公元前还是一片大海,那时海岸线在河北省的沧县和天津西侧一带的连线上,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几十公里。当然,有时海岸线也会向陆地推进。仍以天津为例,在地质年代第四纪中(距今100万年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两次海水入侵,当两次海水退出时,最远的海岸线曾到达渤海湾中的庙岛群岛。但经过100万年的演化,现代的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了数百公里。

海岸线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由于受地壳下降活动的影响,引起海水的侵入(海侵)或海水的后退现象,造成了海岸线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有人测算过,比较稳定的山东海岸,纯粹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垂直上升,每年约1.8毫米,如果再过1万年,海岸地壳就可上升18米。到那时,海岸线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其次,海岸线的变化受冰川的影响较大。在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陆地和高山上覆盖着数量巨大的冰川,如果气温上升,世界上这些冰川都融化了,冰水流入大海,那么海平面就会升高十几米,海岸线就会大大地向陆地推进;相反,如果气温相对下降,则冰川又扩展加厚,海平面就会渐趋降低,海岸线就会向海洋推进。

再次,海岸线的变化还受到入海河流中泥沙的影响。当河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海洋时,泥沙在海岸附近堆积起来,长年累月,沉积为陆地,这时海岸线就会向海洋推移。如我国的黄河是目前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一条大河,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约为37公斤,它每年倾入大海的泥沙多达16亿吨。泥沙在入海处大量沉积,使黄河河口每年平均向大海伸长2~3公里,即每年新增加约50平方公里的新淤陆地。由于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使海岸线也不断地向海洋推进。

中国海岸

按海岸的形态和成分来分,中国的海岸有平原海岸、山地港湾海岸及生物海岸3类。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总长度达3.2万多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海蚀海岸,特点是山区折陡峭.地形险要。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我国海岸形势大体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海岸线穿过几个隆起带及沉降带,表现为上升的山地港湾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的格局;杭州湾以南,海岸线基本处于同一隆起带,所以具有较一致的特点。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