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古印度的逻辑学说导源于辩论术。在正统婆罗门哲学派别关于祭祀的辩论中出现了逻辑的萌芽。在公元前4世纪时,以解释吠陀圣典为事的弥曼差派就提供了一些逻辑的术语和概念。梵语“弥曼差”、巴利语“微曼差”,词义就是思维、考察、探究。公元前3世纪由孔雀王朝大臣桥底里耶着《利论》辟有专章讨论这方面的三十二种概念,其中直接与逻辑有关的有议题、陈述、推断、连贯的论据、类推等。该书还举顺世派为“推究学”三派之一。“推究学”广义指哲学,狭义则指逻辑。
至公元2世纪,顺世派便有了“因论者”即逻辑学家的称号。这一派有自己的逻辑学说和逻辑着作,后为其论敌所销毁。在公元前二世纪的巴利佛典《论事》大品第一章开篇中已经包含合乎命题逻辑的推理形式,其中所运用的推理以整个命题为推演单位,而不是把命题分析为主项和谓项。其论式酷似同一世纪希腊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论式。书中还出现了合(前提)、结(结论)、遍知(命题)、返论、推理、堕负等术语和格式。公元1世纪成书的《恰拉卡本集》是恰拉卡医生着述的内科医学书籍。它的第三编第八章为逻辑学的研究。
从1世纪起到2世纪,胜论派和正理派逻辑学说被整理出来,先产生了《胜论经》,在该书基础上又产生了《正理经》。《正理经》相传为正理派的创始人足目所着,实际非一人一时之作。该经较古部分是在同佛教中观派创始人龙树论争之前产生的,而该经的现存形态,其完成则被推定在跟龙树论争之后,约为4世纪前半期。《正理经》包括辩论术、认识论和逻辑三部分内容,逻辑推理形式由宗、因、喻、合、结五支组成,其五支形式亦为新正理派所沿用。古正理派的代表作有公元4世纪时由富差耶那作的《正理疏》,6世纪时乌地阿达克拉的《正理释补》,9世纪时的婆恰斯巴提的《正理释补疏记》等,其中以《正理疏》为现存最早最有权威的注本,而婆恰斯巴提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注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