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
过程评价方式:过程评价+终结评价+课程思政评价
过程评价包括:课程视频(10%)、学习次数(10%)、考勤(5%)、讨论(5%)、章节测验(5%)、课堂活动(5%)、4次翻转课堂作品的组内、组间、教师评价(40%)。
总结评价:分组大作业作品评价(20%)。
翻转课堂和大作业作品的评价:组内评价20%,组间评价30%,教师评价50%。
课程思政评价:鼓励学生制作主旋律或正能量主题,并鼓励学生对此类作品给予更高的评价。
项目驱动分组项目设计制作阶段从第9周开始,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大作业,并在第17周上交设计文档、素材和成片。
具体方案见下表:
1、课程目标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目标 | 支撑毕业要求 | 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 成绩比例(%) | ||||||
观看视频 | 学习次数 | 考勤 | 讨论 | 章节测验 | 作业评价 | 分组任务 | |||
10% | 10% | 5% | 5% | 5% | 5% | 60% | 100% | ||
1 | 7-1 | 40 | 40 | 0 | 30 | 40 | 30 | 30 | 32% |
2 | 7-2 | 40 | 40 | 0 | 30 | 40 | 40 | 30 | 33% |
3 | 10-3 | 20 | 20 | 100 | 40 | 20 | 30 | 40 | 36%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考核环节 | 目标分值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的课程目标 | |
观看视频 | 10 | 按照完成观看视频时长,系统自动评分 | 1 | |
学习次数 | 10 | 按照学习次数,系统自动评分 | 1 | |
考勤 | 5 | 按签到情况,系统自动评分 | 1 | |
讨论 | 5 | 按发表话题、回复话题、被点赞次数系统自动评分 | 1,2,3 | |
章节测验 | 5 | 准确完成章节测验题目要求,结果与样张一致。 | 1 | |
作业评价 | 5 | 验证性作业:准确完成作业题目要求,结果与样张一致。 设计性作业:完成作业要求,且有独特的设计创意。 | 1 | |
分组任务 (大作业也是一次分组任务) | 60*20% | 组内评价 | 组员有效沟通,明确任务目标,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作品主题体现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 1,2,3 |
60*30% | 组间评价 | 对其他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设计创意、制作难度、完成精度、答辩展示评价,以及通过展示所看到的组员交流协作程度和文化理解能力。 | 1,2,3 | |
60*50% | 教师评价 | 对作品进行评价,详见:分组任务要求。 做学生工作室模式通过交流沟通进行协作学习、主动学习、共同完成作品能力的评价。 | 1,2,3 |
2、各环节评分标准(系统自动评分部分略)
考核方式 | 对应课程目标 | 考核细则 | |
章节测验 | 1 | 90-100 | 有个人独特的设计或引入自学的技术 |
80-89 | 完整的完成 | ||
70-79 | 完成的很粗糙 | ||
60-69 | 未完成 | ||
0-59 | 未上交 | ||
作业评价 | 1 | 90-100 | 有个人独特的设计或引入自学的技术 |
80-89 | 完整的完成 | ||
70-79 | 完成的很粗糙 | ||
60-69 | 未完成 | ||
0-59 | 未上交 | ||
分组任务1 | 1,2,3 | 90-100 | 有小组独特的设计或引入自学的技术 |
分组任务2 | 80-89 | 完整的实现所有要求 | |
分组任务3 | 70-79 | 完成的很粗糙 | |
分组任务4 | 60-69 | 未按照要求完成 | |
大作业 | 0-59 | 未上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