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研究对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领域的任何进步都应归功于研究。没有研究便无所谓进步。研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方向、依据,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知识激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往往难以适应杜会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通过研究,在理论上建构新的框架,实践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当然,教育研究不仅是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以适应社会需要,而且它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2.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永无止境。“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离开教育科研去抓教育质量,往往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质量不能靠无限制地加大作业量,通过频频考试去获得。教育质量不能光凭分数去衡量,不能采用违背教育规律的方式去搞所谓的“高质量”。要全面地科学地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通过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来带动教学研究,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科研成果一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就可以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巨大力量。
3.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教育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基础,它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信息、理论和依据。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牵涉诸多因素。要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光凭个人经验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依赖教育科研。正常的顺序是研究在先,决策在后,而不是先作决策,再为决策的合理性寻找依据。
4.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的必备素养。现代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培养科研能力,能提高自身素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教师在教育实践的第一线,了解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熟悉教育对象,获取被试容易,所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二、教育研究的任务
教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领域内存在或出现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几千年来保留下的教育历史遗产十分丰富。历代的教育家,如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现代的陶行知、陈鹤琴,国外的柏拉图、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需要我们去整理、分析,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今天的教育发展服务。如:幼儿园特级教师的优秀事例对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关于电化教育、社会传播媒介在幼教中的作用等。
2.研究教育的现状
对教育现状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凡是教育现实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到教育方针、目的、教育本质、功能,小到教学方法的革新、学科具体问题的解决等。如: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等。
3.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教育研究需要一定的超前性,以便从理论的高度对实践进行具体指导,这就需要根据现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情况来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未来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研究。
4.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
社会不断发展,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教育改革的实验,可探索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途径,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或理论,揭示教育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指导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如:利用多彩光谱仪提高幼儿智慧的实验研究;研究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幼儿智慧特点的对比实验研究等。
5.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
对不同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从中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比较的目的之一是汲取别国之长,为我国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鉴。通过比较,也可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差异性,可以开阔视野,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的黄遒毓教授在2005年中国OMEP(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会议上发表了《从图画书看东西方家庭教育观念》一文中,通过对中外图画书的比较,展示了华人家庭与西方家庭的教育观念种种区别,引发了对现代教育的思考。
三、教育研究的功能
进行研究设计有必要从总体上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和教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教育研究至少具有四个功能:描述、预测、改进、解释。
1、描述
着手一项研究,对事物进行探求,首先要了解现状,知道所探讨的对象是什么,并对此进行描述。正是通过描述性研究许多科学发现才成为现实。例如,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观察描述,有助于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病毒,并对预防和治疗起确诊作用。对学生智商的测验可以了解学生的聪明程度,男女生智商的差异。
描述性研究通常运用测量和观察的工具来收集资料,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关的教育统计资料。
2、预测
研究不一定局限于对现状的了解,往往还想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则和理论,作为预见未来的基础。根据普遍的规则可以预测未来在相似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控制条件和环境,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发挥教育的积极功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预测其学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预测其事业成败或犯罪倾向。
3、改进
改进就是介入某种因素,通过变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不同行业介入因素自然不同,如医学中的药物疗法,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计划等。许多教育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就是介入因素,通过介入因素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看实验效果如何。
4、解释
教育研究中解释的功能最为重要,因为解释涵盖了前三种功能。当我们能解释某一教育现象,这就意味着能描述它,能预测其后果,并懂得如何使用介入因素来改变结局。通常我们把对现象进行研究所作出的解释称作理论。
解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what)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了解关联,探讨对象是如何与其他事物发生关联的,解决如何(how)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了解因果关系,探讨导致现状的原因,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
例如,进行一项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会告诉我们,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哪些学生成绩优良,哪些学生成绩较差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一层次的解释,即了解现状。研究结果也可能告诉我们,学业成绩好坏与学生智力有关,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关联。当然,如果这项研究做得好,也可能会告诉我们造成学业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减少这种差异等,这些就是第三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因果关系。
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即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步骤,使未知变成为已知的过程。进行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是非常简单的问题,靠个人过去的经验就可以解决;或者靠个人的直觉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或者请教知识经验丰富的人也可能得到答复。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不必研究。可是当你遇到的问题是诸如:青少年为什么吸毒?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一些问题则需要严密思考,收集相关资料才有可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