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

安洪涛

目录

  • 1 课程概述
    • 1.1 说课程
  • 2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 2.1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 2.2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 2.3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特点、方法和过程
  • 3 第二章  教育研究设计
    • 3.1 第一节  选择研究课题
    • 3.2 第二节  提出研究假设
    • 3.3 第三节  决定研究变量
    • 3.4 第四节 下操作定义
    • 3.5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 4 第三章  文献检索
    • 4.1 第一节  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 4.2 第二节  文献检索的过程和途径
    • 4.3 第三节  文献内容的加工处理
    • 4.4 第四节 文献检索工具
    • 4.5 第五节  教育文献参考工具书
  • 5 第四章  观察研究
    • 5.1 第一节  观察法
    • 5.2 第二节 临床法
    • 5.3 第三节 行为矫正法
  • 6 第五章  调查研究
    • 6.1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 6.2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 7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7.1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 7.2 第二节 实验变量与实验效度
    • 7.3 第三节  实验配组和实验设计类型
  • 8 第七章  历史研究
    • 8.1 第一节 历史法
    • 8.2 第二节 文献法
    • 8.3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 8.4 第四节  比较法
  • 9 第八章  测量研究
    • 9.1 第一节 测量法
    • 9.2 第二节 常用的智力测验介绍
    • 9.3 第三节  社会测量法
  • 10 第九章  质的研究方法
    • 10.1 第一节  质的研究
    • 10.2 第二节  个案研究
    • 10.3 第三节 行动研究
    • 10.4 第四节 人种志研究
    • 10.5 第五节 叙事研究
  • 11 第十章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11.1 第一节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 11.2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 11.3 第三节 描述统计
    • 11.4 第四节 推断统计
  • 12 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
    • 12.1 第一节 研究论文的分类和撰写步骤
    • 12.2 第二节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 12.3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特点、方法和过程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特点、方法和过程

研究意味着探索,意味着进步.意味着创造。研究是对原有事物或现象的变革。在研究者进入研究领域时,他的背后是已知.他的前面是未知,进行研究就是向未知挑战、向前跨出一步。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教育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虽然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过程,但概括起来还是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就是针对问题,有系统地收集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教育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内容,但它与社会科学中的其他领域比,有着不同的特点。教育科研的特征显现在许多方面,从研究对象看,教育研究具有“人文性”,从研究目的看,具有“系统性”,从研究方法上看,具有“科学性”;从研究内容看,,具有“多样性”、“普遍性”;从研究结果看,具有成果的“创造性”“实用性”;从研究的过程来看,注重客观、真实,具有“客观性”;从研究的质量来讲,具有“可靠性”。

1.客观性

客观性指研究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所有知识都需经过感觉经验而获得,教育研究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是客观的。研究不能凭空臆造,也不能仅靠想象、推理进行思辨,它需要有事实依据或理论支撑。

客观性常常是程度之分,但是越严谨的研究越能揭示事实真相,所得结论越确切真实。

2.系统性

系统性指研究思路和行动前后连贯、互相沟通,研究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研究本身是个系统过程,是一个从确定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多种方法去探索、去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肓目的尝试活动。

3.可靠性

可靠性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和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研究要求重复的结果尽可能相似。一般来说,一项研究重复的结果相似程度较高,那么这项研究的可靠性程度也较高。反之,则较低。可靠性是对研究结果准确性和研究结论有效性的要求。

4.创造性

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钻研,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任何研究的目的都在于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创造性是衡量教育研究水平高低,成果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5科学性

科学性指研究方法必须是科学的:

要有科学的程序,每一项研究都要顾全大局,有完整的思路,考虑到如何选择研究被试,选择多少被试,对被试的具体研究方法是什么,每一种方法该如何设计,如何收集资料,是否便于统计等。

要有严密的控制,避免研究中可能会产生的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可靠性;真实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另外,尽可能采用定量的分析:用事实或数据来说明解释问题。

6人文性

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教育研究探讨的是如何教育人的活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无论班级,学校年级等都是由人组成。有时教育科研探讨课程或制度,看起来不象以人为研究对象,但实质上也是为人而设计的,也因人而存在;如果脱离人,课程与制度就无特殊意义。所以,教育研究是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掌握人的特征。研究者需坚持对人的了解与关怀,来选择研究题材,来决定研究目标,来安排研究设计,来选择研究工具。

二、教育研究的分类

教育研究按不同的研究特点、不同的系统可有多种分类。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按研究的目的来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二类。基础研究又称基本理论研究,它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是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以为教育科研理论体系增添新知识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不考虑眼前的实际问题,其成果也不一定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所采用。即使基础研究产生了实用价值,那也是附带的,至少它的初衷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的应用问题。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遍原理原则的建立。

如: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论”就是对儿童发展基本理论的探讨,这属于基础研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同样属于教育研究的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前的,实际的问题,指向特定的具体问题。应用研究通常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解决实践过程中的新问题或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将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化,提出较强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和方法。如:幼儿珠心算能力研究。它的教学原理是利用表象特征,将珠算的技巧与幼儿的丰富的表象内容结合起来,让幼儿手脑并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究为应用性研究。

如果我们想研究幼儿语言的习得过程,探讨幼儿是怎样学会语言的,这是一个基础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增添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新知识。而我们要用某种方法提高幼儿的言语水平,那么这个研究是应用研究,因为它要解决的是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重要的,不应以价值判断的等级来区别它们的高低,不存在基础研究比应用研究价值高,也不存在基础研究精确、复杂,但实用价值不大,应用研究简单,粗糙但实用价值较大。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它们的研究目的来区分的,并不是从它们的复杂程度或价值上进行区分的。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从研究方法的性质来划分,可将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它所注重的是不同事物、现象的意义及其特性,而不注重它们的数量关系,定性研究强调研究的自然情境,强调整体探究,常采用描述分析,研究本质上是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

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它所注重的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定量研究强调研究的操纵和控制,常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本质上是个演绎的过程,即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事例。

总之,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更强调标准的研究程序,强调事先的设计。研究设计更倾向于结构化和规范化,结果用数据表示。而定性研究则比定量研究更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定量研究更注重研究的结果,而定性研究更注重研究的过程。定性研究目的旨在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则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原因。但是,无论如何,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更接近于科学的方法。在研究结论方面,定量研究要比定性研究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其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

一般来说,二者的明显区别在于资料的呈现形式,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结果,而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

从理论的角度看,定性和定量研究都有自己的特征,二者在概念、方法上存在根本的差异,属于不同的范例,不同的模式。但在教育研究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二者的联系似乎多于它们的区别。—般项研究往住是定性定量二者兼有之,不同的只是每种类型所占的比重以及整个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方法上首先要服从研究目的,而一旦目的确定,方法往往起决定作用,毛泽东曾作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要过河,要过河必须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不解决桥和船,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这里桥和船就是达到目的的方法。

教育研究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三个层次的基本方法:

1.思辨的方法

指通过叙述、争论、辨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传统的教育研究都是采用思辨的方法,它取决于每个人的思维品质。在用历史法、文献法,总结经验法、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时都会用到思辨的方法。

2.实证的方法

指通过外部操作或事实来处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通常以数据和事实来说明问题,在进行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时常用到此法。它取决于每个人对实证方法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3.数学的方法

指通过数学手段,用符号、模型等来表述和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数学手段是科学研究的更高层次,它要求对理论采用数学或符号的表述形式,用集约化的公式或能供推论演绎用的公理进行研究。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还未出现。教育研究正处在由思辨方法向实证方法的过渡阶段,而一些比较成热的学科如数学、物理等已开始从实证方法向数学方法过渡。

这三种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有层次的、总的趋势是从思辨向实证、从实证向数学发展。但我们提倡用实证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排斥思辨的方法,事实上思辫的方法作为思维形式在研究的任何阶段都存在,思辨总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当思辨的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的需要,或思辨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都可采纳时,我们应尽可能考虑采用实证的方法。因为实证的方法比思辩的方法层次要高,可靠性更强,更具科学性,并且更简洁,更概括。就整个教育研究来说,实证方法的运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思辨的方法不包含实证的方法,但实证的方法往往可包含思辩的方法。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是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属于科学思维的过程。教育研究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因此可以与一般的“问题解决”相比拟。以此来了解教育研究过程。

教育研究从整体上讲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个连续的活动过程。研究可从各种事实中概括出—定的理论,理论又会演绎出各种有关的假设,这种假设需要通过观察作进一步的验证,观察的数据经过归纳形成一般事实,事实经概括形成新理论,从而又进入高一级水平的循环。

在这个模式中,研究没有起点和终点,研究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研究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地从产生问题,到不断地解决问题,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也随着研究的进展而不断地深化。从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而言研究是永无止境的。但就一项研究而言,它是有起始点和终点的。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通常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的步骤构成,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事先确定。确定问题实际上就是确定—个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研究课题确定了,整个研究才能有一个初步的轮廓。所以选题是研究的关键,选题好坏直接影响研究的效果。选课题,找具有意义的课题,可以从理论或实践入手。一般可以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课题;可以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中选题;可以从各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选题;

2.查阅文献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查阅相关的文献,可以了解已有研究的信息,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明确研究课题的地位,提供如何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该过程需要研究者全面了解前人在该领域、该问题上已经做过的工作和已获得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留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所采用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及其可靠程度等。

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明确研究课题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研究成果有更新的高度。

3.收集资科

收集资料是指获取本研究项目最终结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即按研究计划的规定,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研究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收集资料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做到客观、准确、规范,因为这些资料都是获得研究结果的原始资料。收集研究资料或数据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等。

研究者必须注意的是: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如物质材料的准备(包括测试题目、用具设备、图片、观察表格、记录表格等),研究者之间的意见取得一致,实施前的预试或预实验,以及与协作单位联系并取得同意;其次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遵守科学研究道德。研究者应当充分尊重参加研究人员(协作人员和被试)的权利、名誉和利益,保守秘密,不让他们身心受到伤害。

4.分析资料

分析资料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处理分析,以便说明问题。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对收集到的所需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对形成的资料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分析必须伴随解释并提出明确的结论。内容主要包括:1)归类,评分或评定等级,列出总结表格(总数、平均数、次数分布图);2)根据材料,选择适当方法进行统计检验,作出简明的检验结果表;3)对结果进行一定解释和讨论。

5.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主要是把研究者的研究指导思想、学术观点、研究过程与成果以书面形式向众人公布。这一过程将研究成果以文字形式加以表达,概括研究的进行过程,反映研究的成果,为社会服务,供他人学习、借鉴和探讨。教育研究过程是有系统的。任何一项研究在大的框架中基本上都遵循以上五步。但是研究过程不是机械的、呆板的,有时步骤可以跳跃、交叉,有的步骤可能被省略或合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这些步骤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灵活性,需要依研究实际情况而定。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的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儿童,有些研究有可能会对被试的心身健康造成损害,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道德的问题,会消极地影响被试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则涉及被试的隐私,为了保证教育研究的顺利开展,研究者必须严格遵守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愿的原则

被试有不参加研究的权力,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权力,若被试是成人应直接征得本人同意、若被试是儿童应征得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2匿名的原则

被试有不署名的权力。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的场合披露被试的姓名。被试的姓名可以用号码来代表。

3保密的原则

被试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研究者可用号码而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试的资料,可在研究结束后销毁测验的原始材料,不将研究结果告诉未经被试同意的其他人。

4无害的原则

当研究给被试身心造成损害,被试有追究研究者责任的权力。研究者应在研究实施前向被试承诺,研究不会对被试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如有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心身健康的话,应事先向被试说明利害关系,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研究者有责任去消除一切不良的后果。

除了以上四条原则外,在教育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指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才能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

②创造性原则

科学研究贵在创新,研究要做前人所末做的,道前人所未道的,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是一种浪费。

③验证性原则

科学研究的结论一定是可以验证的,面且是可以反复验证的。无法验证的结论或一次性的结论是无法提供科学性判断的。教育研究的内容往往围绕着教育对象—人展开,教育研究涉及环境、设备、教材、手段、教育对象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等方面内容。因此,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应该首先考虑人与人性,研究人员应该时时考虑被研究者是否处于危险情境?研究方法是否会对被试造成伤害?研究信息是否会影响被试的处境?等等。总之,教育研究过程中不能违背研究的道德准则,这是研究必须遵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