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

安洪涛

目录

  • 1 课程概述
    • 1.1 说课程
  • 2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 2.1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 2.2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 2.3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特点、方法和过程
  • 3 第二章  教育研究设计
    • 3.1 第一节  选择研究课题
    • 3.2 第二节  提出研究假设
    • 3.3 第三节  决定研究变量
    • 3.4 第四节 下操作定义
    • 3.5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 4 第三章  文献检索
    • 4.1 第一节  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 4.2 第二节  文献检索的过程和途径
    • 4.3 第三节  文献内容的加工处理
    • 4.4 第四节 文献检索工具
    • 4.5 第五节  教育文献参考工具书
  • 5 第四章  观察研究
    • 5.1 第一节  观察法
    • 5.2 第二节 临床法
    • 5.3 第三节 行为矫正法
  • 6 第五章  调查研究
    • 6.1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 6.2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 7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7.1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 7.2 第二节 实验变量与实验效度
    • 7.3 第三节  实验配组和实验设计类型
  • 8 第七章  历史研究
    • 8.1 第一节 历史法
    • 8.2 第二节 文献法
    • 8.3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 8.4 第四节  比较法
  • 9 第八章  测量研究
    • 9.1 第一节 测量法
    • 9.2 第二节 常用的智力测验介绍
    • 9.3 第三节  社会测量法
  • 10 第九章  质的研究方法
    • 10.1 第一节  质的研究
    • 10.2 第二节  个案研究
    • 10.3 第三节 行动研究
    • 10.4 第四节 人种志研究
    • 10.5 第五节 叙事研究
  • 11 第十章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11.1 第一节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 11.2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 11.3 第三节 描述统计
    • 11.4 第四节 推断统计
  • 12 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
    • 12.1 第一节 研究论文的分类和撰写步骤
    • 12.2 第二节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 12.3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第五章  调查研究 

在教育研究中,调查是被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调查作为一种收集和处理教育信息的基本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研究人员必须学会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研究水平。本章主要描述教育调查的各种分类、设计类型,以及调查的基本过程,着重介绍调查研究的几种具体方法: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预测法和情境法。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通常按一定的程序,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并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资料,然后概括全体对象的特征。

调查是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通常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调查研究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数据收集,效率较高,不需控制条件或操纵被调查的对象,涉及范围广,手段多样化,便于实施,适用于现状研究和描述性的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类型

 

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包含调查与研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调查是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收集事实、资料,研究是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理性分析,目的是为了认识教育问题,探讨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

从不同角度,调查研究有多种类型,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教育调查可分为:现状凋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跟踪调查。

1.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旨在了解儿童发展现实过程中的某些特征,或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或现象。通过现状调查,可把握研究对象的现实状态,可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可发现实际问题,为今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儿童发展提供依据。

例如:上海某区幼教工作者为了掌握本区儿童入小学前后每日活动量差别,进行了“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的调查”,从9所幼儿园抽取40名大班幼儿,并从这9所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抽取40名作为对照,由幼儿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观察记录儿童一天在园、在校的活动情况,由家长观察记录儿童在家的活动情况,然后计算每一儿童一天24小时内“休息”、“一般生活活动”、“明显的体力活动”、“自由的智力活动”和“需要意志控制的智力活动”五类活动的时间,然后通过比较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每类活动的平均时间,发现:一年级小学生每天的“休息”时间(包括晚上和午后睡眠)比大班幼儿平均少2小时24分钟,而“需要意志控制的智力活动”的时间(包括上知识课、完成作业、接受家庭辅导等)比大班幼儿平均增加4小时25分钟。研究结论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紧张的智力活动急剧增加,而休息时间大幅度减少,这种剧烈的变化是造成儿童入学后学习生活不适应,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据此,研究者建议在大班下学期和小学一年级上学期采用小步逐渐推进的方式作适应性过渡。

2.相关调查

相关调查旨在探讨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如:“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的关系研究”、“大班幼儿识字量与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研究”、“惩罚与幼儿侵犯性行为的关系调查”、“幼儿智力水平与记忆水平的相关研究”等,都属于相关研究。相关调查首先要获取两个变量的数据资料,然后计算其相关系数,再根据相关系数的值,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参见第九章统计分析方法。

3.原因调查

原因调查旨在探讨某种特征的儿童或现象的形成原因,如:“幼儿交往能力成因调查”、“独生幼儿与非独生幼儿性格特征的调查”、“多动症儿童家庭情况调查。”原因调查可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可能因素罗列,然后核实、筛选,也可调查两组不同对象,对调查资料分组整理、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但是仅凭调查的结果还不足以说明因果关系,要确证因果关系还需其他研究方法的配合、互证。

4.跟踪调查   

跟踪调查旨在探讨儿童某种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这类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如:“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期的调查”、“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调查”、“3—6岁幼儿守恒概念的调查”等。追踪调查是对同一组被试的同一特征用同一种标准进行反复的观测,然后分析其发展水平和趋势,研究周期较长。

根据调查的目的,调查研究可分为描述性调查、探索性调查、预测性调查、评价性调查。

①描述性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全貌或发生过程,以描述教育现状为主,它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如:“大班幼儿智力水平调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等。

②探索性凋查。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的调查,以探索规律性的问题为主,它关心的是事物的“为什么”,如: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调查”,“亲子关系与幼儿性格形成的关系调查”等。

③预测性调查。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断与估计的调查,以预测事物发展远景为主,它回答事物“将会怎样”,如:“2010年XX市幼儿教师人数预测研究”。

④评价性调察。是对事物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的调查,以评价考核幼儿园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主,如:对10所一类幼儿园管理水平的调查”。

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①全面调查。即普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试进行调查,即总体有多大,样本也就有多大。

②典型调查。从调查范围内选择典型的例子进行调查。

③抽样调查。按抽样程序从调查的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抽样调查比典型调查有较好的代表性。教育调查广泛地采用抽样调查。

调查的具体方法可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追因法、总结经验法、预测法、测验法、个案法、情境法、投射法等。

 

二、调查研究的设计

 

一般来说,调查设计分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

1.纵向设计

纵向设计常用于追踪调查或趋势研究,它是随时间推移多次地收集调查资料。一般采用在不同时段进行多次随机抽样并测量,虽然抽取的样本不一样,但这些样本都能代表总体。即不断从总体中取样,不断地测量随机样本。。纵向设计的另一个变通形式是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段进行多次的测量,即一次抽样,反复多次测量。 

纵向设计一次随机抽样的例子,如:对幼儿自控能力的趋势进行研究,可抽取小班100人组成被试,每年对这100人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测定,直到幼儿园毕业,共3年,计算每年测定结果,并在统计曲线上画出发展曲线,据此可发现3—6岁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规律。

2.横向设计

与纵向设计相对,横向设计是从总体中同时随机取样,进行一次测量,即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随机样本进行一次性测量,即多组对象一次测量,由于横向设计收集数据的时间较短,一次解决问题,因此更多的人乐意采用横向设计,如上例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可以从大、中、小班三组各抽100人,对这300人进行一次性测定。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然后在统计曲线上画出发展曲线。

  

有时可将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合并到一个设计中,这样既可把数据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较,也可在不同的数据收集时间之间进行比较。

 

三、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调查研究的具体手段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访谈、观察、测验、资料查阅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操作程序上各有侧重,但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假设,选择调查类型和方式。

2.拟定调查计划,进行经费预算,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变量的操作定义,文献的查阅,抽样方案的设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

3.准备调查材料,问卷设计,列访谈提纲、编制测验题目或选择调查工具等,落实调查人员,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4.必要的话,可作小范围尝试性调查,看看调查是否可行,题目是否恰当,并对初拟的问卷等材料进行修改。

5.实施调查,客观地收集数据,了解情况。

6.整理调查材料,数据的加工处理,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   

7.撰写调查报告,对研究问题作出解释,提出建议,对策。

教育调查大致按以上这些步骤进行,但对于每一项特定的调查而言,并非所有项目都是必要的,有时会有交叉重叠或跳跃。

 

四、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教育调查可以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弄清事实,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教育规划,为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调查研究不像观察研究那样必须在教育现场进行即时的观测,而是采用间接的方法,从各个侧面了解教育事实。由于不受现场条件及时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比较灵活、简便,收集资料速度较快。另外,调查研究的方式、手段多样,既可以通过口头调查的形式(访问座谈),深入了解有关事实,也可采用书面调查形式(问卷测验),获取观点、意向,并且研究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适用面很广。

但调查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调查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但往往只是表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调查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另外,调查的可靠性有一定的限制,调查者的主观倾向、态度都有可能影响被调查者,使调查的客观性降低;再有,调查很少采用比较组设计,仅凭一组被试所做的调查往往缺乏研究的有效性,推论到总体中去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