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

安洪涛

目录

  • 1 课程概述
    • 1.1 说课程
  • 2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 2.1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 2.2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 2.3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特点、方法和过程
  • 3 第二章  教育研究设计
    • 3.1 第一节  选择研究课题
    • 3.2 第二节  提出研究假设
    • 3.3 第三节  决定研究变量
    • 3.4 第四节 下操作定义
    • 3.5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 4 第三章  文献检索
    • 4.1 第一节  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 4.2 第二节  文献检索的过程和途径
    • 4.3 第三节  文献内容的加工处理
    • 4.4 第四节 文献检索工具
    • 4.5 第五节  教育文献参考工具书
  • 5 第四章  观察研究
    • 5.1 第一节  观察法
    • 5.2 第二节 临床法
    • 5.3 第三节 行为矫正法
  • 6 第五章  调查研究
    • 6.1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 6.2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 7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7.1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 7.2 第二节 实验变量与实验效度
    • 7.3 第三节  实验配组和实验设计类型
  • 8 第七章  历史研究
    • 8.1 第一节 历史法
    • 8.2 第二节 文献法
    • 8.3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 8.4 第四节  比较法
  • 9 第八章  测量研究
    • 9.1 第一节 测量法
    • 9.2 第二节 常用的智力测验介绍
    • 9.3 第三节  社会测量法
  • 10 第九章  质的研究方法
    • 10.1 第一节  质的研究
    • 10.2 第二节  个案研究
    • 10.3 第三节 行动研究
    • 10.4 第四节 人种志研究
    • 10.5 第五节 叙事研究
  • 11 第十章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11.1 第一节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 11.2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 11.3 第三节 描述统计
    • 11.4 第四节 推断统计
  • 12 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
    • 12.1 第一节 研究论文的分类和撰写步骤
    • 12.2 第二节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 12.3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三节  社会测量法

第三节  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是美国的莫雷诺(JTMoreno)于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研究团体人际关系状况的—种研究方法。虽然社会测量法与本章前面所描述的测量法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此法名称冠于测量法,因此我们将它归于测量法之下进行讨论。

社会测量法是定量地揭示社会团体内部结构模式,了解社会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在教育研究尤其是德育研究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常用的研究方法。社会测量法可以引起被试较强的兴趣和动机,不必像测量法那样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编制标准化量表,并且能在实际情境中施测,能用指数,图表、矩阵等直观的形式反映团体中气氛、凝聚力以及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人际吸引与排斥等关系。

 

一、社会测量法的具体方法

 

社会测量法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下面选择其中常用的方法作些介绍。

1.提名法

指通过设计某类特征的人物是谁的问题,让被试提供各自的提名,从而分析团体关系的研究方法。常用于班级学生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思想品德、团队成员的互动关系等社会性行为的研究。

提名法是社会测量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根据某种选择标准,要求被试提名团体中的其他成员(通常l3),标准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例如:研究者以“喜欢”或“不喜欢”为标准,要求被试写出班级里你最喜欢(或最讨厌)的三位同学的名字,并按顺序排列,或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玩(或学习)?班上将组织秋游,可以自由选择伙伴,你认为谁会选择你?你会选择谁?当你生病在家,几天没去学校上课,你认为班里同学谁会来看望你?等等。幼儿园小朋友不会写字,可口头提名,研究者将被试提名记录下来。

提名法用于年龄较小的被试时,被试的提名可能会受其记忆的影响,即被试一时记不起班级中所有小朋友的名字,通常可采用现场提名,将全班小朋友的集体照片呈现给被试,让他仔细看一遍后再提名,或让被试在看到全班小朋友集体活动的情况下提名。

2.猜人法

猜人法是提名法的一种变式,它是向被试提供某种人物类型、心理或行为的特征,然后要求被试找出团体中谁最符合所提供的类型或特征,例如:班级里有位同学最乐意帮助别人,猜猜他是谁?班级里有位同学讲话最幽默,猜猜他是谁?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最认真负责的同学,他是谁?等等。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制成问卷发给班里每个学生,让他们填写。幼儿园小朋友可口头提问,老师记录。

猜人法可用于班级成员中创造性、个别差异或班级中重要人物等的评估,便于教师或研究人员很快地了解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以及中心人物的特征,问题编制简单,只需提出人物的类型,操作方便,易于实施,适合于对小学生或幼儿园小朋友人际关系的测量。

3.社会距离测量法

社会距离测量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Bogardus)创立的。最初用于测定人们对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状况、人种等的态度差异。现用来测量团体中各个人之间或团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疏远或密切的程度,实际上,社会距离测量法是一个态度评定量表,它将每一社会距离尺度数量化,然后统计每个人所得个数,得分越多,表示与别人的距离越近,反之就越远。例如:某学生小组共有10个人(ABC……J),现要对这10个人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先将每一类人际关系的等级赋值,最讨人喜欢为5分,较讨人喜欢为4分,一般为3分,较不讨人喜欢为2分,最不讨人喜欢为1分。然后全体成员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社会距离进行评判,得分越多的学生表示与别人的社会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下面是全体成员对学生F的评判结果汇总表,见表83

83 学生F与其他成员社会距离汇总表

                                                 

 

社会距离

 

     得分

 

其他成员

 
 

最喜欢

 
 

较喜欢

 
 

一般

 
 

较不喜欢

 
 

最不喜欢

 
 

5

 
 

4

 
 

3

 
 

2

 
 

1

 
 

A

 

B

 

C

 

D

 

E

 

G

 

H

 

I

 

J

 
 

 

 

 

 

 

 

 

 

 

 

 

 

 

 

 

 
 

 

 

 

 

 

 

 

 

 

 

 

 

 

 

 

 

 
 

 

 

 

 

 

 

 

 

 

 

 

 

 

 

 
 

 

 

 

 

 

 

 

 

 

 

 

 

 

 

 

 
 

 

 

 

 

 

 

 

 

 

 

 

 

 

 

 

 

 
 

合计

 
 

10

 
 

4

 
 

9

 
 

4

 
 

1

 
 

平均数

 
 

F的社会距离平均分数=(10+4+9+4+1)÷93.1

 

 

根据上表可以计算出每一成员的社会距离总分,可以看出每个成员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若求团体社会距离平均分数,用团体中某个成员所得总分除以总人数(学生F的团体社会距离平均分数为3.1),该项得分越高,表明团体接纳此人的程度越大,此人的人际关系越好。

若求个人的社会距离分数,即个人对团体每一成员评分之和除以总人数,该项得分越高,表明个人接纳团体其他成员的程度越大。一般来说,如果个人的社会距离分数大于团体的社会距离分数,说明此人愿意接纳别人却不易被别人接纳;如果个人的社会距离分数小于团体的社会距离分数,则说明此人疏远团体的程度大于别人疏远他的程度。

 

二、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处理

 

社会测量法所获资料的分析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矩阵法

根据团体总人数(n)制成一个nXn的行列表,表内填上各个成员的编号并记录各个成员的选择关系。现以一个实例介绍人际关系矩阵。在一个6人小组中,要求每个成员提出三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并按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依次排列。获得资料后按第一喜欢的记3分,其次喜欢的记2分,第三喜欢的记1分;同样,最不喜坎的依次记负3分,负2分,负1分。根据选择的结果填入矩阵表(见表84)

84   人际关系矩阵表

                                                                       

 

被选者

 

选择者

 
 

A

 
 

B

 
 

C

 
 

D

 
 

E

 
 

F

 
 

分类合计

 
 

总计

 
 

A

 

 

 

B

 

 

 

C

 

 

 

D

 

 

 

E

 

 

 

F

 
 

 

 

 

 

3

 

 

 

2

 

 

 

2

 

 

 

3

 

 

 

1

 

 

 
 

3

 

 

 

 

 

 

 

1

 

 

 

1

 

 

 

2

 

 

 

1

 

 

 
 

2

 

 

 

2

 

 

 

 

 

 

 

1

 

 

 

1

 

 

 

2

 

 

 
 

1

 

 

 

1

 

 

 

2

 

 

 

 

 

 

 

1

 

 

 

2

 

 

 
 

1

 

 

 

 

 

 

 

3

 

 

 

3

 

 

 

 

 

 

 

3

 

 

 
 

2

 

 

 

2

 

 

 

1

 

 

 

2

 

 

 

3

 

 

 

 

 

 

 
 

6

 

3

 

6

 

2

 

6

 

3

 

6

 

3

 

6

 

4

 

+3

 

6

 
 

3

 

 

 

4

 

 

 

3

 

 

 

3

 

 

 

2

 

 

 

3

 

 

 
 

分类合计

 
 

11

 
 

6

 

2

 
 

7

 

1

 
 

3

 

4

 
 

6

 

4

 
 

10

 


 

合计

 
 

11

 
 

4

 
 

6

 
 

1

 
 

2

 
 

10

 


从表中可清楚地知道该团体的人际结构和人际关系,如谁选择了谁?谁被他人选择最多?选择是单向还是双向的?表内数字表明,学生A被人喜欢的分数最高,最受人欢迎,学生F最不受人欢迎。这种矩阵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一一列表,如,为了进一步分析团体内相互选择的关系(即双向选择)可列互相选择矩阵,互相选择记1,不互相选择记0,不记负数,见表85

8—5  六人团体的相互选择矩阵表

                                               

 

被选者

 

选择者

 
 

A

 

 

 
 

B

 
 

C

 
 

D

 
 

E

 
 

F

 
 

总计

 
 

A

 

B

 

C

 

D

 

E

 

F

 
 

 

 

1

 

1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3

 

2

 

2

 

2

 

1

 

0

 
 

总计

 
 

3

 
 

2

 
 

2

 
 

2

 
 

1

 
 

0

 

由此可知:学生A与其他人的双向选择最多,共有3次,因此他是团体中最受欢迎的人,可见他与其他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2.图示法

图示法是用图形方式将团体成员选择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绘制的图形称人际关系图,与矩阵表相比它更直观地、更清晰地表明团体成员彼此交往的结构以及每个成员在团体中所处的地位。人际关系图可分为网络图、靶形图、阶梯图三种形式,在团体成员人数不很多的情况下,可将选择关系绘成网络图

如果团体人数比较多的话,可以绘制人际关系靶形图。绘制靶形图应将团体成员编上号码,男女性别作好标记。根据矩阵表,将被选人数最多的明星人物置于靶的中心,并依次向靶外围伸展,最少被选的孤独者置于靶的最外层。绘制靶形图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变换位置,相互选择的位置应相对靠近,明星人物应先安置,避免过多的交叉线条,不要遗漏了被试

除网络图、靶形图外还有人际关系阶梯图。绘制阶梯图,先给团体成员编号,三角形代表男生,圆圈代表女生,实线表示互相选择,箭头表示选择方向,与靶形图不同的是,阶梯图是按被选择次数由低到高排列,自下而上地描述,而不是由中心向外扩展

3.指数分析法

指数分析法是用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团体成员间相互选择的频数,从而揭示团体结构以及个人在团体中社会地位的方法。指数分析通常用计算公式来表示,得出的结果客观、明了,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计量指数有表明个人在团体中受重视程度的个人社会地位指数。

 

三、运用社会测量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社会测量法实际上是通过团体成员所作的肯定性或否定性选择来反映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了解团体内部结构,即心理融洽程度,组织严密程度以及每个成员在团体中威望的高低,是否存在“小集团”等等。运用社会测量法有助于因势利导,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

虽然团体中的人际关系互相制约、错综复杂,容易解体也容易重新组合,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也确实存在相对稳定性。另外,人际关系总是会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恶、亲疏的态度和相互作用的行为上,这种态度和行为是可以通过询问和观察进行测量的。社会测量法为研究团体,尤其是班级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快速的、简便易行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有效方法。运用社会测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测量法只能在同一班级或固定的团体内部运用,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了解,彼此熟悉。这样被试作出的选择比较客观、准确,能反映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关系的倾向性,能采集到某些不易直接观察了解的社会关系方面的信息。

第二,运用社会测量法时所设计的问题应具体,且能操作,切忌笼统、抽象,这样才易于为被试,尤其是低年级、幼儿园儿童理解。

第三,允许被试选择的数目即提名人数,最好限制在3个以内,不作限制则整理结果的工作量很大,人际关系图也很难绘制。

第四,问题形式宜用肯定的、正面的标准,如:“你最喜欢……”,“你最愿意……”等,尽量少用否定的、负面的标准,如“你最讨厌……”、“你最不愿意……”等。因为负面标准易引起被试的猜疑和心理压力,影响反应的真实性,如果非使用不可,应采用婉转的形式提问。

第五,尽可能不让被试知道研究的真正目的,要消除被试作答时的疑虑。一般来说,回答有关个性、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被试可不必写本人姓名,但择友测验必须写上本人姓名。

社会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以直观的、数量化的形式反映团体内部人际关系状况。但是被试所作的选择往往只是情绪意向性的,并不能揭示其选择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