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印制品是文化传播重要媒介。木对文印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人类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纸张问世以前,人类重要的文献资料大多是铭刻于石碑或木板。纸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广泛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为了能够把铭刻于木石之上的图文准确无误地复制到纸上,我国古人发明拓印技术。拓印是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所谓拓印,就是把石碑或其他器物上的图文复制到纸上的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法。
●直接拓印
直接拓印是从木刻、石刻或其他器物上获得拓本的方法。
覆被印纸 棕刷敲打 上墨拓印 揭纸晾干
●木刻拓印
通过第一次拓印,把需要复制的图文刻在木板上,制成木刻印版,然后在木刻印版上进行第二次拓印,批量生产出拓本。
拓印术是印刷术发明的基础。实际上拓印术已经具备了印刷的基本要素,它有刷有印,可以看作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早在纸张出现之前,我国就有了木刻印章。印章一般只有几个字,用来标明姓名、官职或机构。当时公文或书信是写在木牍上,写好之后卷成一捆,用绳线扎好,最后用胶泥把线头封结,并在胶泥上加盖印章,避免被人随意拆看。
教会印章(正面、背面)
拓印术能够把图文转印到纸张上,这对雕版印刷的发明在技术上给予了很好启示和借鉴,加之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兴旺,使得书籍的社会需求迅猛增长。这样,成熟技术和市场需求促成了雕版印刷的诞生。雕版印刷的关键是雕版制作。
好的雕版,要用梨木或枣木来雕刻,多用来印刷经典名著。“灾及梨枣”这一成语,就是出自于此,用来讽刺那些毫无价值的书本,意思是白白浪费印版木料。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曾经是非常盛行。
●活字印刷产生的时代背景
雕版印刷对文化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它明显存在三大缺陷:
# 制版费时、费工、费料;
# 印版越积越多,存放不便;
# 印版小有错误,不能更正,需整版更换。
汉语中所谓“死板”一词,可能就是出自于雕版印刷的木刻印版。
北宋时期,迎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宋朝统治者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现在普遍采用汉字宋体就是在宋代形成,这正是当时文教事业繁荣的佐证。
这一时期,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空前开放,图书等文化传播资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传统雕版印刷已经不能满足图书出版的需要。正是这种强大的社会市场需求,推进着印刷技术进步,从而促成了活字印刷技术的诞生。
●木活字的伟大意义
毕升发明泥活字200多年之后,元代王祯成功地开发出木活字及捡字轮盘,这样活字印刷才很快在全国和全世界推广应用。如果没有木活字的出现,现代印刷技术不知要比现在落后多少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