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 1.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1.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1.6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1.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2.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2.6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3.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3.2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3.3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3.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3.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3.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 4.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4.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4.4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4.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4.6 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 5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5.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 5.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5.3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 5.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5.5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6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 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6.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地位
  • 7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 7.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 7.3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7.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7.5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8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8.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8.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9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9.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 9.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9.3 奋力实现中国梦
    • 9.4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 9.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 10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0.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0.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0.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10.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0.5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0.6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10.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10.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0.9 建设美丽中国
    • 10.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
    • 10.11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
    • 10.12 社会治理的内涵
  • 11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 1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 1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1.4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 11.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 11.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 11.7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 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1.9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 11.1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11.1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11.12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12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2.1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12.2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12.3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 12.4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12.5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
    • 12.6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 13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3.1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13.2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13.3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1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 13.5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13.6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4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1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1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14.4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课程介绍】

1.教材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第一章第三节

2.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能力目标: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情感目标: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堂导入】


【课堂讨论】:谈一谈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文革”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呢就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由于违反了他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的过程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这个“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乏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党坚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为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自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指引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后来江泽民在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在毛主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在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都高度评价了毛泽东本人和毛泽东思想。

【拓展资料】


【课后作业】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