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1.教材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主要内容: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换位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实事求是精神;自信、乐观、不畏艰险的心理品质。
【课堂导入】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第一,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饭吃;
第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骚动和不安”——1948年8月 美国国务院《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
思考:美国国务院对中国革命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你认为中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1.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一方面,随着西方列强通过武装侵入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瓜分中国领土,索要战争赔款等,使中国丧失主权、政治、经济上的独立地位,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就是: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
【案例】“国中之国”————租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还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通商口岸
,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在界内,外国人不仅开设商行,建筑栈房、码头、工厂,还设立警察
、法院、市政管理和税收机关,以至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据点。英国驻上海领事
阿礼国曾露骨地表示,上海租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至清代末年,散布在沿海、沿江16个商埠的租界,共43处,分属于英、美、法、日、德、意、沙俄、比利时和奥匈等国。
中国自1919年陆续收回各国租界,到1947年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全部收回。中国从此结束了这段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来源:《文摘》旧中国的租界 2008年07月30日)
【案例】 “华人与狗不能入内”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辟了专给英国人住的“租界”。英国人在租界中开设了夜总会、跑马场、公园。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公园。这所公园最初名为“公花园”,只对欧美人开放,阻止中国人进入。
后来华人开始大量入住租界,并同外国人一样交税。但公园等公共场所还是不向华人开放。华人认为“同样纳税,同等权利”,却受到了不公平对待。1885年工部局又公布园规,并在公园门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1925年,五卅反帝示威游行时,学生队伍行经外滩公园,看到门口悬挂的“外滩公园园规”的禁牌,当场有学生从皮匠摊上借来榔头,把牌子砸掉了。1927年,帝国主义慑于北伐军节节胜利和武汉收回租界的热潮,不得不在1月西人大会上通过开放公园议案,延至1928年7月1日起,中国人可购门票入内。至此“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时代宣告结束。
(二)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2.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而到达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课后作业】
学习本章后,你有哪些思想、精神上的收获与感悟?
读一读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著作(诗歌、小说、历史传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