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 1.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1.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1.6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1.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2.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2.6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3.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3.2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3.3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3.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3.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3.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 4.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4.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4.4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4.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4.6 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 5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5.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 5.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5.3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 5.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5.5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6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 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6.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地位
  • 7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 7.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 7.3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7.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7.5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8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8.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8.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9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9.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 9.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9.3 奋力实现中国梦
    • 9.4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 9.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 10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0.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0.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0.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10.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0.5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0.6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10.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10.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0.9 建设美丽中国
    • 10.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
    • 10.11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
    • 10.12 社会治理的内涵
  • 11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 1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 1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1.4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 11.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 11.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 11.7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 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1.9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 11.1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11.1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11.12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12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2.1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12.2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12.3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 12.4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12.5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
    • 12.6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 13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3.1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13.2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13.3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1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 13.5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13.6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4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1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1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14.4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课程介绍】

1.教材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

2.主要内容:

(1)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3.情感目标:

历史已经表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改革发展成就,才能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课题导入】




【课堂讨论】

1.改革就是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首要的是解放思想,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

2.社会主义改革对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个人产生哪些影响?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受到外界普遍关注。日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论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开放高度自觉的政治宣示,是中国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坚定意志的鲜明表达,也是更进一步为世界带来发展进步繁荣的希望之声。

改革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经过40年的高歌猛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蹄疾步稳,中国在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富起来”“强起来”,还是“中国奇迹”“中国之治”,没有改革开放的奋发有为,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的改革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把已经做好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把已经提出来但还没有落实的事情付诸实践,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事情给改正过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要对改革开放前的旧体制、旧模式继续进行彻底的改革,还要对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体制模式、行为习惯进行再改革。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改革的全面深化上做文章。我们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总是某一方面的改革单兵突进,这样的改革不仅不可能走得好、行得远,甚至还会造成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的异化。经济体制改革当然要继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但是同样要加快推进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军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我们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通过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改革究其根本是对利益的调整与再调整。经过40年的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讲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实就是要对损害公平正义、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利益结构进行“革命”的时候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革命喻改革,就是通过营造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为中国社会涵养激发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生机活力。

革命首先是自我革命,要动别人的“奶酪”,就要先打自己的“土围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明时曾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番话既意味深长又振聋发聩。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求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坚决的自我革命推动深刻的社会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改革是一场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必须革故但指向是鼎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的改革不能陷入“本本主义”而走向僵化,也不能陷入“虚无主义”而动摇根本,更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而犯颠覆性错误,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新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要求改革要有“中国创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治理”“中国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中国”,不仅意指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传承的东方大国,更意味着一个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

更进一步看,中国的改革已经不再仅仅是或者说不再主要是中国事件,已然开始并且更加深度地成了世界事件。中国的改革事实上已经不再仅仅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开始塑造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全球意识,把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放在一起谋划,在担负起优化改善全球治理责任的同时实现对国家的更好治理。回应时代呼唤,顺应世界大势,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要通过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发挥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智慧,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拓展资料】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2017年7月17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写一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