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 1.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1.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1.6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1.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2.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2.6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3.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3.2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3.3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3.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3.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3.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 4.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4.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4.4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4.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4.6 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 5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5.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 5.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5.3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 5.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5.5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6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 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6.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地位
  • 7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 7.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 7.3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7.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7.5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8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8.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8.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9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9.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 9.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9.3 奋力实现中国梦
    • 9.4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 9.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 10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0.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0.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0.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10.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0.5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0.6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10.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10.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0.9 建设美丽中国
    • 10.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
    • 10.11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
    • 10.12 社会治理的内涵
  • 11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 1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 1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1.4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 11.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 11.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 11.7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 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1.9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 11.1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11.1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11.12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12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2.1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12.2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12.3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 12.4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12.5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
    • 12.6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 13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3.1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13.2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13.3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1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 13.5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13.6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4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1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1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14.4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学习指南】

1.教材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

2.主要内容: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

(3)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换位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实事求是精神;自信、乐观、不畏艰险的心理品质。

【课堂导入】


讨论:一个政党如何能永葆生机?


              14.2.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最高领导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列宁曾多次强调:“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动摇了这个原则,共产党就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就会蜕化质变。20世纪末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和解体,就是共产党放松了对国家各领域的领导权,最终丧失执政地位,导致制度演变。

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确立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再次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就保证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工业、科技、教育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了党的领导,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深刻地把握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第三,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是统一的。党领导的事业越是伟大,就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就越要把党锻造为合格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纲领。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要把行动纲领落到实处,就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体现和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14.2.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以及法院、检察院等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这已成为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各方面党组织都要对党委负责,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一方面,党的重大决策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有正确的集中,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集中各方面智慧作出的决定,各地方、各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各地方、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4.2.3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要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一是增强学习本领。学习是事业进步的阶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地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二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我们党必须着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真正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是增强科学发展本领。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五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是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要把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以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总之,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现在,我们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

【课后作业】


如何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