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 1.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1.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1.6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1.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2.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2.6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3.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3.2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3.3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3.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3.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3.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 4.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4.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4.4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4.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4.6 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 5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 5.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 5.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5.3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 5.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5.5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6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 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6.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6.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地位
  • 7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 7.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 7.3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7.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7.5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8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8.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8.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9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9.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 9.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9.3 奋力实现中国梦
    • 9.4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 9.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 10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0.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0.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0.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10.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0.5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0.6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10.7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10.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0.9 建设美丽中国
    • 10.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
    • 10.11 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内涵
    • 10.12 社会治理的内涵
  • 11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 1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 1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1.4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 11.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 11.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 11.7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 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1.9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 11.1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11.1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11.12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12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2.1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12.2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12.3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 12.4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12.5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
    • 12.6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 13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3.1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13.2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13.3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1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 13.5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13.6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4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1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1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14.4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课程介绍】

1.教材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第十一章第四节

2.主要内容: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能力目标:  

掌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十九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将如何继续推进。

3.情感目标:

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他号召全党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学习本节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并掌握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意义。

  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最近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又强调“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一)从覆盖范围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全面,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理解“全面”,既突出重点,又以点带面。

    全面意味着管全党、治全党。全面从严治党要覆盖各领域、各部门、各层级,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全面意味着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全面意味着反腐败斗争无禁区无死角,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有霹雳手段,动辄则咎,严肃查办违纪行为和腐败案件;又要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既要严肃查办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注重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及时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从标准要求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坚持寸步不让。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坚持“严”字当头,对党员、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明纪律、严惩腐败,严肃治理党内的各种歪风邪气。

  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纪律建设,管住纪律、看住权力、匡正风气,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加大惩治力度,抓好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查处案件的警示作用,运用好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这个反面教材,使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坚持制度治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制度机制上管起来、严起来、硬起来,保证权力受到监督;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坚持思想建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自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努力向高标准看齐,在思想深处筑牢抵御腐朽思想的防火墙。

  (三)从时间维度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从时间维度把握“永远在路上”,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既涵盖不忘初心、一路走来的历史,又贯通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未来;既强调注重日常、抓在经常的持续发力,又突出反复治理、狠抓顽症的久久为功。

  历史性。既然“在路上”,就必定有上路的起点。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他强调不忘初心,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将要到哪里去。

  前瞻性。既然“在路上”,就不能不看前进的方向、不能不想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领导人口最多国家的执政党。深刻认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站在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和时代高度,登高望远、明确方向,增强预见性、提高洞察力,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经常性。“永远在路上”,意味着我们党抓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党支部“主题党日”、定期交党费、佩戴党徽等基本组织制度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党性观念,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管党治党成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坚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防止和克服紧一阵松一阵、表面化形式化、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等不良倾向,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反复性。“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我们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歪风邪气树倒根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犹存,反弹回潮的隐患未除。特别是一些方面的顽瘴痼疾积习难改,往往抓一阵、好一阵,即使在高压态势下也有可能隐蔽变种,稍有放松就会卷土重来。根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还要下大功夫、深功夫、硬功夫、长功夫。“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长期性。“永远在路上”,意味着要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