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 1.2 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 1.3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 1.4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 1.5 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绝
    • 1.6 海平面上升、垃圾危害与人口增长
  • 2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 2.1 地球表层系统
    • 2.2 Gaia(盖亚) 假说与新地球观
    • 2.3 全球生命系统对物质循环的调控
    • 2.4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 2.5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2.6 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上)
    • 2.7 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下)
    • 2.8 主要的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 2.9 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上)
    • 2.10 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下)
    • 2.11 主要的全球变化-人口增长、生物多样性变化、荒漠化
    • 2.12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上)
    • 2.13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下)
    • 2.14 气候变化的诱因——自然因素
    • 2.15 气候变化的诱因——人为因素
    • 2.16 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后果
    • 2.17 气候变化问题的非主流思考
  • 3 全球变化与植物生理生态反应
    • 3.1 生态学概论
    • 3.2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上)
    • 3.3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下)
    • 3.4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上)
    • 3.5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 (下)
    • 3.6 水热和营养环境改变下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
    • 3.7 辐射环境变化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反应
  • 4 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
    • 4.1 生物入侵基本概念
    • 4.2 生物入侵的模式及原因
    • 4.3 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
    • 4.4 生物入侵效应和规模
    • 4.5 生物入侵的后果
    • 4.6 入侵生物学的研究动态
  • 5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
    • 5.1 模拟实验
    • 5.2 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
    • 5.3 样带研究
    • 5.4 模型模拟
    • 5.5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 5.6 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
  • 6 水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
    • 6.1 水环境的性质
    • 6.2 水体富营养化
    • 6.3 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
    • 6.4 温度变化及其影响
    • 6.5 水位和水量变化及其影响
    • 6.6 营养成分和pH值变化及其影响
    • 6.7 辐射和气体溶解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 6.8 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
  • 7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7.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特点
    • 7.2 大气圈
    • 7.3 水圈
    • 7.4 岩石圈
    • 7.5 生物圈
    • 7.6 CO2循环及相关过程 (上)
    • 7.7 CO2循环及相关过程(中)
    • 7.8 CO2循环及相关过程(下)
    • 7.9 甲烷和一氧化碳
    • 7.10 氮循环
    • 7.11 磷和硫的循环
    • 7.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上)
    • 7.1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下)
    • 7.14 大气中的磷化氢及其来源
    • 7.15 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含碳痕量气体-中国案例
    • 7.16 城市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天津北仓的案例
    • 7.17 元素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 8 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 8.1 植被气候分类系统概述
    • 8.2 简单指标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 8.3 综合指标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 8.4 植被气候分类模型和方案
  • 9 陆地植被的遥感分析
    • 9.1 遥感发展简史
    • 9.2 遥感技术原理
    • 9.3 归一化植被指数
    • 9.4 遥感技术的应用
    • 9.5 遥感技术的应用特点
    • 9.6 陆地植被的遥感分析
    • 9.7 自然资源管理及动态监测(上)
    • 9.8 自然资源管理及动态监测(下)
  • 10 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地理分布
    • 10.1 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
    • 10.2 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与发展
    • 10.3 植被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 10.4 估算陆地古植被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 10.5 现有陆地植被生产力及其分布的预测
    • 10.6 预测未来陆地植被生产力及其分布
  • 11 古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 11.1 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 11.2 重要的气候变化事件及其生态响应
    • 11.3 有关古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问题
    • 11.4 古生态记录对于未来全球变化的意义
  • 12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12.1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13 阅读
    • 13.1 阅读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下)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下)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已经逐渐适应了所生活的环境和当地的气候,正如藏族人习惯了高原的温差,黎族人习惯了炎热多雨一样。然而,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有可能使得我们在生活多年的地方出现“水土不服”。我们说的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气温是呈正态分布的。一般来讲,发生最多的天气是平均值附近的天气。很冷和很热的天气都较少发生。由于气候变暖,一个地方气温的平均值增高了,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热天气,而且会出现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极端高温天气。如果离差值也发生变化,不仅热的天气会频繁发生,冷的天气也会不时发生,这就是气候变化在天气冷暖上的反应。

 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一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人为原因。如太阳本身的自然变率,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抖动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去适应。然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在这里我们应当认识一下什么是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根据物理学原理,地球要达到辐射平衡,它的平均温度就应当是—18℃。如果是这样,人类就不可能在地球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然而地球是被大气包裹着的,这层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水汽等温室气体,他们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导致了地球辐射不平衡。地球要达到新的辐射平衡,地球表面的温度就要增高,这就是温室效应。正是因为温室效应的存在,地球表面才有了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温度,平均约15℃。简单地说,地球的增温,就如一个人摄入大量的营养而又没有消耗的话,他就是会长胖,而地球获得过多的能量,就会增温。

 地球增温给人类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灾难。最突出的是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2006年1月,强寒流袭击欧洲,极端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40℃,比常年温度低10℃。2006年7月,美国遭遇热浪袭击,福罗里达州最高温度达到51.6℃,热浪造成161人死亡。而2003年的欧洲热浪造成了3.5万人的死亡。人是环境的动物,在炎热的天气中,最绅士的英国男人不仅穿不住西装,大街上还常常看见光着膀子的“绅士”;而最优雅的法国女郎也顾不得羞涩,矜持,在城市的喷泉中常常能够看到她们戏水的身影。

 2006年从春天到初夏,几乎全球的各个角落都发生了极端的洪水,美国发生了7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而2007年6月到7月间,南亚的孟加拉国、印度等地区,连续发生了暴雨天气,洪水造成2200多人死亡,对3000万人造成了危害。2007年春天在非洲撒哈拉附近的一些国家发生了连续的干旱,饮用极度短缺,农作物颗粒无收,大量牲口死亡。

 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1毫米,据估计,有可能50年后,海平面会上升50厘米甚至1米。联合国有报告指出: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世界上现有的很多重要的大城市都将被淹没,包括纽约、伦敦、上海、广州都将不复存在,预计将有7000万人口向内陆转移。我国也有相关测定:如果未来海平面上升30厘米,一旦发生历史上的高潮位,整个珠江三角洲,将被淹没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众所周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都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海平面上升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这些地区。


 近年来,达尔富尔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达尔富尔位于苏丹西部,大致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了600万人口,主要由两大民族组成,以农耕为主的土著黑人和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历史上这个地区雨水丰沛,两个民族相处融洽。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区降水量急剧减少,到现在已经减少了40%,当地的水资源成为了稀缺资源,土著黑人将水源圈了起来,拒绝游牧的阿拉伯人使用,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从而引起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演变成了2003年两个民族之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引起了联合国的关注。“达尔富尔问题”是谁造成的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直截了当的说:“造成达尔富尔问题的最终黑手是气候问题。”气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气候的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现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