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 1.2 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 1.3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 1.4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 1.5 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绝
    • 1.6 海平面上升、垃圾危害与人口增长
  • 2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 2.1 地球表层系统
    • 2.2 Gaia(盖亚) 假说与新地球观
    • 2.3 全球生命系统对物质循环的调控
    • 2.4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 2.5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2.6 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上)
    • 2.7 主要的全球变化-大气成分变化(下)
    • 2.8 主要的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 2.9 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上)
    • 2.10 主要的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下)
    • 2.11 主要的全球变化-人口增长、生物多样性变化、荒漠化
    • 2.12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上)
    • 2.13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下)
    • 2.14 气候变化的诱因——自然因素
    • 2.15 气候变化的诱因——人为因素
    • 2.16 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后果
    • 2.17 气候变化问题的非主流思考
  • 3 全球变化与植物生理生态反应
    • 3.1 生态学概论
    • 3.2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上)
    • 3.3 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下)
    • 3.4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上)
    • 3.5 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植物的生理反应 (下)
    • 3.6 水热和营养环境改变下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
    • 3.7 辐射环境变化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反应
  • 4 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
    • 4.1 生物入侵基本概念
    • 4.2 生物入侵的模式及原因
    • 4.3 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
    • 4.4 生物入侵效应和规模
    • 4.5 生物入侵的后果
    • 4.6 入侵生物学的研究动态
  • 5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
    • 5.1 模拟实验
    • 5.2 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
    • 5.3 样带研究
    • 5.4 模型模拟
    • 5.5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 5.6 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
  • 6 水生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
    • 6.1 水环境的性质
    • 6.2 水体富营养化
    • 6.3 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
    • 6.4 温度变化及其影响
    • 6.5 水位和水量变化及其影响
    • 6.6 营养成分和pH值变化及其影响
    • 6.7 辐射和气体溶解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 6.8 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
  • 7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7.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特点
    • 7.2 大气圈
    • 7.3 水圈
    • 7.4 岩石圈
    • 7.5 生物圈
    • 7.6 CO2循环及相关过程 (上)
    • 7.7 CO2循环及相关过程(中)
    • 7.8 CO2循环及相关过程(下)
    • 7.9 甲烷和一氧化碳
    • 7.10 氮循环
    • 7.11 磷和硫的循环
    • 7.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上)
    • 7.1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下)
    • 7.14 大气中的磷化氢及其来源
    • 7.15 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含碳痕量气体-中国案例
    • 7.16 城市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天津北仓的案例
    • 7.17 元素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 8 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 8.1 植被气候分类系统概述
    • 8.2 简单指标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 8.3 综合指标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 8.4 植被气候分类模型和方案
  • 9 陆地植被的遥感分析
    • 9.1 遥感发展简史
    • 9.2 遥感技术原理
    • 9.3 归一化植被指数
    • 9.4 遥感技术的应用
    • 9.5 遥感技术的应用特点
    • 9.6 陆地植被的遥感分析
    • 9.7 自然资源管理及动态监测(上)
    • 9.8 自然资源管理及动态监测(下)
  • 10 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地理分布
    • 10.1 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
    • 10.2 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与发展
    • 10.3 植被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 10.4 估算陆地古植被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 10.5 现有陆地植被生产力及其分布的预测
    • 10.6 预测未来陆地植被生产力及其分布
  • 11 古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 11.1 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 11.2 重要的气候变化事件及其生态响应
    • 11.3 有关古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问题
    • 11.4 古生态记录对于未来全球变化的意义
  • 12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12.1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13 阅读
    • 13.1 阅读
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后果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后果

从2003 年8 月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高温热浪数日之间造成1.2 万人死亡,到2008 年初发生在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让大半个国家陷入了空前的瘫痪。 一系列历史上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正在改变人们以往对天气特点和气候规律的认识。

过去认为全球变化主要由自然气候变化引起,但科技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地球原有面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干扰强度的增强,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与过去自然因素占主导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有很大不同。 

1.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

自然变化是气候变化的基本背景,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扰动过程。

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和开垦土地,使大气中的等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砍伐森林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不仅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有影响,也将导致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改变,如: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但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3℃。 

2.气候变化的速率

在过去1万年间,近100年来的当代气候变化速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即快速的全球气候变暖。美国气象学会发表的一份地球年度“体检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气候延续着长期变暖趋势,打破了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在内的多项气候纪录。气候正在以比历史记录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这种快速的气候变化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后果,如大量的物种或生态系统来不及达到与变化的气候相适应的平衡条件,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从而增加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速率。

3.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

实际观测资料和模型模拟研究均表明,全球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量、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幅度等。

一些地区和国家变暖、变湿或变干,而另一些地方却变化不明显。如果是原来寒冷的地区变暖,或干旱的地区降雨增多,人们将会认为气候变化对他们是有利的,反之则不然。

4.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下列4个方面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IPCC, 1990)。

① 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它们影响着对未来浓度的预测

② 云量及其变化: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幅度有很大影响

③ 海洋:影响气候变化的发生时间和发展

④ 极地冰雪:影响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

为了减少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需改进大气和陆面观测系统、发展海洋和冰面的观测系统、建立综合完善的气候监测系统、发展更完善的气候模式等。

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

  • 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沒,土壤盐渍化。如果格林兰冰盖完全融解,估计将使海平面上升7 m;南极洲冰盖的融化,海平面将升高65 m

  • 生态系的变迁:全球变暖将导致较低纬度(海拔)的生物,迁移到较高纬度(海拔)的生活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因栖息地消失而灭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发生改变

  • 全球气候的异常:全球变暖将导致台风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对经济生产、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扩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