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创思维导论

熊明辉 陈曦 陈灵 卢俐利 郭燕销 王春穗 郭奕鹏 贾磊

目录

  • 1 引论
    • 1.1 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技能
    • 1.2 对批判性思维的三大误解
    • 1.3 改善我们的思维
  • 2 清晰思考与清晰写作
    • 2.1 字面意义
    • 2.2 融会贯通
    • 2.3 高效写作与报告的五个诀窍
  • 3 定义
    • 3.1 三种定义
    • 3.2 好定义的标准和技巧
    • 3.3 对定义的三种误解
  • 4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 4.1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 4.2 如何描述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 4.3 勾销谬误与可能性
  • 5 语害
    • 5.1 含义不明
    • 5.2 含义歪曲
    • 5.3 含义空废
    • 5.4 官样文章
  • 6 真
    • 6.1 相对主义
    • 6.2 陈述
    • 6.3 真的类型
  • 7 基础逻辑
    • 7.1 基本概念
    • 7.2 逻辑联结词
  • 8 识别论证
    • 8.1 论证的前提和结论
    • 8.2 抽取和整理论证
  • 9 有效论证与可靠论证
    • 9.1 有效性和可靠性
    • 9.2 有效论证的模式
    • 9.3 涉及概括的论证
    • 9.4 何谓可靠性
  • 10 归纳推理
    • 10.1 归纳推理
    • 10.2 归纳推理的可废止性
  • 11 论证地图
    • 11.1 绘制论证地图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 11.2 细节问题
  • 12 论证分析
    • 12.1 何谓好论证
    • 12.2 如何攻击一个论证
    • 12.3 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论证
  • 13 科学推理
    • 13.1 假说检验与DEAR方法
    • 13.2 挑战最佳解释的技巧
    • 13.3 专家意见的特殊功能
  • 14 密尔方法
    • 14.1 密尔方法的五个原则
    • 14.2 密尔方法的局限
  • 15 因果推理
    • 15.1 为什么有些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 15.2 因果关系成立的证据
    • 15.3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 16 因果过程图
    • 16.1 因果过程图示
  • 17 统计与概率
    • 17.1 评估调查与抽样研究
    • 17.2 把握绝对量与相对量
    • 17.3 令人误解的统计图解
    • 17.4 概率是我们生活指南
  • 18 价值考量
    • 18.1 价值种类与道德规范
    • 18.2 道德相对主义
    • 18.3 道德讨论中的雷区
    • 18.4 道德论证的四种类型
  • 19 谬误
    • 19.1 谬误分类
    • 19.2 谬误一览
  • 20 认知偏差
    • 20.1 常见的认知偏差
    • 20.2 如何避免认知偏差
  • 21 类比推理
    • 21.1 类比论证评价
    • 21.2 类似情形类似处理
  • 22 理性决策
    • 22.1 好决策的过程
    • 22.2 决策的经典问题
  • 23 何谓创新
    • 23.1 创新的想法从何而来
    • 23.2 创新的周期:准备和探索
    • 23.3 创新的周期:孵化和检验
  • 24 创新性思维习惯
    • 24.1 创新思维的习惯
    • 24.2 头脑风暴法和团队创新
  • 25 阅读
    • 25.1 阅读
有效性和可靠性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有效性是批判性思维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一个有效的论证中,从其前提能够逻辑地推导出其结论。但这一说法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关于有效论证的正式定义:

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当且仅当,不存在任何一种逻辑上可能的情形,在其中该论证的前提都是真的,而其结论是假的。

换句话说,当我们有一个有效的论证,如果其前提都是真的,那么其结论也必然是真的。这意味着,如果在你的思考当中只进行有效的论证,只要你由以出发的前提都是真的,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如下是一个有效论据的例子:

玛丽莲今年20岁。

玛丽莲今年十岁以上。

这个简单的论证显然是有效的,因为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要确定论证的有效性,并不需要确切知道前提和结论实际上是否为真。有效性所对应的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一种逻辑关联。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玛丽莲实际上的真实年龄有多大,但也很清楚上述论证的结论可以从其前提逻辑地推导出来。即使玛丽莲只是一个婴儿,从而使得上述论证的前提和结论都为假,该论证也仍然是有效的。

请再思考一下这个论证:

每一只鸟都会飞。

每一只蝙蝠都是鸟。

每一只蝙蝠都会飞。

该论证也是有效的——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其结论必然也是真的。但事实上该论证的两个前提都是假的。有些鸟不能飞(比如鸵鸟),蝙蝠是哺乳动物而非鸟类。关于这个论证的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其结论实际上是真的。因此,一个有效的论证可以具有假的前提和真的结论。当然也有有效的论证是具有假的前提和假的结论。唯一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一个有效论证具有真的前提和假的结论。


关于有效性,我们再补充如下一个要点:

一个有效论证是这样一个论证,要使其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但“逻辑上不可能”并不意味着“不太现实”。请思考一下这个论证:密尔顿是一个一月大的婴儿,所以,密尔顿不会走路。这似乎很有说服力,但这个论证并不是无效的,因为一个月大的宝宝会走路,这从逻辑上讲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密尔顿是一个基因实验的产物,他出生后就会走路了。这听上去当然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甚至从生物学角度讲也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情况是逻辑上可能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中并不存在任何逻辑矛盾。 

一个论证不是有效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无效的论证。只要存在一种逻辑上可能的情形,能够使得论证的前提是真的,而结论是假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无效的论证。任何这样的情形可被称为是表明论证无效的反例。对于这些情形而言,它们是否是真实的,或者是否实际发生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致的,没有包含任何矛盾。只要一个无效的反例,就足以证明一个论证是无效的。

一个论证或者是有效的,或者是无效的,但我们都不能将它们说成是真的或假的。因为一个论证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陈述,因此,如果说一个论证是真的,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是要说一个论证有一个真实的结论?还是说该论证是有效的?或者是说其前提是真的?所以,谈论一个论证的真假,是令人困惑的。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