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

顾骏 顾晓英等

目录

  • 1 “创新”何以成大国重中之重
    • 1.1 创新问题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 1.2 中国的创新发展轨迹
    • 1.3 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 1.4 创新是中国强大的基础
  • 2 中国制造谁来造
    • 2.1 创新源自生生不息的梦想
    • 2.2 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 2.3 机器人的创新应用
    • 2.4 水面无人艇的研发及应用
  • 3 万众创新,谁是主体
    • 3.1 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3.2 “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理念
    • 3.3 上海创新发展现状
    • 3.4 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 3.5 创新主体的培养
  • 4 有BAT就是互联网强国了吗
    • 4.1 什么是互联网强国
    • 4.2 大数据与人口流动
    • 4.3 大数据的由来与发展
  • 5 文化产业与创新
    • 5.1 中国国产电影发展现状
    • 5.2 互联网对传统电影业的影响
    • 5.3 艺术创意与社会资源的融合
    • 5.4 公共艺术与文化创新
  • 6 材料也有“基因”吗
    • 6.1 创新的灵感来自哪里
    • 6.2 创新的驱动要素
    • 6.3 材料基因的提出及发展
    • 6.4 中国材料基因建设
    • 6.5 创新需要超前发现需求
    • 6.6 信息科技发展需要材料创新
  • 7 人类能创新自己吗
    • 7.1 人类创新自己存在的几个问题
    • 7.2 心脏再生方案
    • 7.3 基因组编辑的手段与应用
  • 8 创新也能买保险吗
    • 8.1 金融滋养创新
    • 8.2 金融成就创新梦想
    • 8.3 创新的风险
    • 8.4 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障
    • 8.5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对创新成果的保护
  • 9 创新只是灵机一动吗
    • 9.1 科技创新的组织与制度条件
    • 9.2 如何重新定义管理
    • 9.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主题
  • 10 创新从哪里来
    • 10.1 什么是创新
    • 10.2 发现、发明与创新的概念
    • 10.3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 10.4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 10.5 上海大学的创新生态
  • 11 阅读
    • 11.1 阅读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对创新成果的保护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是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下进行的,因而,其创新主体的动机是适应市场需要绕开管制追求利润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是市场主导型。而我国市场不完善、金融结构不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内部机构不成熟、金融工具单一、竞争并不激烈。所以,金融主体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的欲望较小,市场很难在此前提下自发地进行大规模深层金融创新,因而,我国目前进行的金融创新的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


由于我国的金融改革是在一个很低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引进西方国家已有的先进的事物,因此,我国的金融创新范围虽广,但大部分是通过“拿来”的方式进行,单就金融工具的创新而言,85%为拿来的工具。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大多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如金融机构的增设、金融业务的扩展等,而对一些势在必改的制度层面的问题,因为难度大,涉及面广,可能对现有制度框架和金融秩序形成较强的冲击力量,则尽可能回避和拖延,不愿采取迅速的创新行动。已面世的一些金融创新措施,也不过是借助了创新的外在形式,内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离市场化要求甚远。金融创新的主体素质不高、内容肤浅、手段落后使我国金融创新存在“三重三轻”的特点:重增量,轻存量;重体制外,轻体制内; 重金融组织与金融工具,轻金融制度。这势必使金融创新的收益递减。


西方国家衍生工具的创新占金融创新的相当比重,对金融业的发展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各种衍生工具因种种原因大部中途夭折,究其原因主要有:1.市场规范化建设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2.衍生市场投机性过高,从市场主体角度看,适当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是市场运行的必要。但投机要有一定的限度,过高则会破坏衍生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