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创业

王自强 陶向南

目录

  • 1 课程概论
    • 1.1 改变世界的创业者与伟大的创业时代
    • 1.2 《走进创业》导论
    • 1.3 本章测验
  • 2 创业起点:客户需求
    • 2.1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创业道路——创业管理
    • 2.2 老干妈的创业故事——创业的起点
    • 2.3 本章测验
  • 3 创业起点:发现痛点
    • 3.1 布隆伯格与彭博通讯社:比别人多知道一点
    • 3.2 Dell的创业故事——客户痛点的经济学性质
    • 3.3 本章测验
  • 4 创业优化与精益创业
    • 4.1 平凡的创意,伟大的创业----Airbnb公司的创业故事
    • 4.2 特斯拉的创业故事----行驶的大号电脑
    • 4.3 本章测验
  • 5 创业销售
    • 5.1 哈德罗克株式会社——创业公司如何开展销售活动(上)
    • 5.2 松下幸之助与松下电器——创业公司如何开展销售活动(下)
    • 5.3 本章测验
  • 6 商业模式
    • 6.1 星巴克(上)---- 咖啡里的客户价值
    • 6.2 商业模式的力量 ---- 许鲜的创业故事
    • 6.3 本章测验
  • 7 创业团队:合伙人
    • 7.1 沉没的易得方舟——管理团队的运作
    • 7.2 泡面吧——成功前夜的崩塌
    • 7.3 本章测验
  • 8 创业团队:领导力
    • 8.1 稻盛和夫的创业故事——创业团队领导力是怎样练成的
    • 8.2 卡内基——一个让更强的人围绕在周围的人
    • 8.3 本章测验
  • 9 直面竞争
    • 9.1 哈德罗克——专注的力量
    • 9.2 大疆科技的竞争——创新与成本之间
    • 9.3 本章测验
  • 10 创业融资
    • 10.1 星巴克(下)——创业融资的历程
    • 10.2 资本之殇——俏江南的故事
    • 10.3 本章测验
  • 11 创业中的道德与法律
    • 11.1 卡兰尼克——规则的颠覆者
    • 11.2 从神坛跌落的独角兽
    • 11.3 本章测验
  • 12 阅读
    • 12.1 阅读
布隆伯格与彭博通讯社:比别人多知道一点



               彭博社的发展历程



折叠进军华盛顿

传统新闻原则是:给苦难者慰藉,让惬意者难受。彭博社从根本上颠覆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新闻,它要通过“让惬意者舒适”赚钱,即为那些大把花钱的商人、掮客、消息灵通人士提供一切资讯,以便他们工作时信心满满。

如今,它把这一模式运用到华盛顿。去年8月,彭博社以9.9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事务出版公司(BNA)。大多数美国人对这个公司知之甚少。它专门研究法律、税务、监管规则。比如,上诉法庭针对某项专利判决的相关信息、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何时批准环保署的融资方案、电信巨头将从延期偿付无线税款中获利几何等等,这些信息都由该出版公司提供。也就是说,首都的每一个律师、立法人、游说者都必须依赖BNA的数据库开展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正是彭博社理想的收购对象,可以利用其资源拓展新市场,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彭博社最近新建了两项网上订阅服务:“彭博政府”(BGov)和“彭博法律”(BLaw),每项服务都提供庞大的数据库、分析软件和相关新闻,是专业人士必备的“宝典”。如今,彭博社可以将BNA广受欢迎的数据库直接提供给BGov和BLaw用户,为游说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举一个例子。一家煤矿公司希望阻止一项可能影响其采矿业务的能源法案通过,一名说客要在华盛顿为之游说。他首先登录BGov网站(每年订阅费5700美元),网站会自动提供新能源法案的相关信息,如过往类似法案是如何通过的、新法案将对口哪个专门委员会、关键议员有哪些、他们过去是如何投票的。然后,这名说客调出摇摆议员资料,发现他正在为即将举行的换届选举筹款,竞争非常激烈。网站会列出主要捐款人名单,说客只需打电话游说他们为摇摆议员捐款,再以此作为条件对议员施加影响……

随着华盛顿用户的增长,彭博社将在首都雇用更多记者。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景:彭博社记者报道某委员会讨论某法案的同时,委员会工作人员正使用BGov研究对手的弱点;或者,彭博社记者在报道某个案件的审理过程,案件代理人正使用BLaw梳理过往相关案例。

折叠彭博“太阳系”

从经济扩展到法律和政治领域,是彭博社合乎情理的发展方向。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1981年被一家投资银行炒了鱿鱼。他设想了一种新产品,能够最快捷地向华尔街用户提供重要信息,这就是现在耳熟能详的“彭博终端机”,简称“彭博机”。他用1000万美元的解约金创建了彭博社。彭博社为所有关键数据提供详尽的相关信息,这种“贴心”服务吸引了大批用户。

2010年,彭博社收益近70亿美元,纽约时报公司为24亿美元,汤森路透公司为130亿美元。但汤森路透公司的营业毛利率为19.6%,纽约时报公司为10%,彭博社则高达30%。

财务状况如此喜人,彭博社可以做任何方向的尝试,但首席执行官丹·多克托罗夫说:“我们不是为影响而影响,会严格遵循公司的发展战略。”他指着一个太阳系模型解释道:“终端机占据公司总收益的80%,是彭博‘太阳系’的太阳,给予我们生命的动力。”其他业务围绕终端机运行,利用终端技术和销售网络。

其他业务包括彭博社旗下的杂志。它1992年创办高端杂志《彭博市场》;2009年收购更为主流的杂志《商业周刊》,主要用于采访各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9月,亚马逊公司老板杰夫·贝索斯接受《商业周刊》独家专访。这篇封面文章优先在终端机上出现,令亚马逊公司股票上升5个百分点。

彭博社拥有各种媒体形式,包括电视、收音机、杂志、手机、网络,唯独没有报纸。坊间时有传言,布隆伯格将收购报纸,先是《纽约时报》,最近是《金融时报》。

折叠未来大发展

对于彭博社的业务扩张,内部一直存在不同声音。终端机业务如此辉煌,许多雇员认为没有必要分散精力,新闻报道获奖或提升虚无缥缈的影响力,对吸引终端用户并没有多少帮助。

传言彭博社新闻部主编马修·温克勒和首席内容主管诺曼·珀尔斯坦之间长期存在分歧。珀尔斯坦曾是时代公司和《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编辑,2008年受雇于彭博社,主管广播、电视、杂志和网上业务,负责提高内容可读性,使之不再像从前那样“味如嚼蜡”。公司发言人否认两位主管关系紧张。

为提升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影响力,彭博社引进了数名“明星记者”。丹尼尔·戈登在《华尔街日报》时曾获普利策奖,他领导的一支团队因营利高校的调查性系列报道去年2月获得“乔治·波尔克奖”。另一篇关于保险公司从死亡美军战士身上获利的轰动性报道,让戴维·伊文思入围2011年普利策奖。

当我们谈论一个野心勃勃的通讯社时,不可能不提它的主人。这是一个由政治家创办的企业,它收购的公司都能对政治家施加影响。过去十年里,布隆伯格是纽约市市长,受职务所限,他不能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作出决策。不过,在高层人员任用、公司收购以及感兴趣的项目上,他还是有一定发言权。他的崇拜者相信,当他2014年1月卸任恢复普通公民身份后,他的影响力只会更加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