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法学

邓辉 杨德敏 李忠民 喻玲 熊玉梅 张怡超 刘先良 熊云辉

目录

  • 1 第一章 创业资源的法律识别
    • 1.1 引言
    • 1.2 本章导入:中国合伙人
    • 1.3 创业项目的法律识别:风险与机会并存
    • 1.4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众人拾柴火焰高
    • 1.5 创业路径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
    • 1.6 创业资源的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
    • 1.7 创业资源的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
    • 1.8 创业资源的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
    • 1.9 创业资源的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
    • 1.10 专题讨论: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声誉资本的法律保护
    • 1.11 创业实训:拟定加盟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框架协议
  • 2 第二章 创业法律环境
    • 2.1 本章导入:中国市场法律环境的变迁
    • 2.2 市场自由:海阔天空任我行(一)
    • 2.3 市场自由:海阔天空任我行(二)
    • 2.4 市场自由:海阔天空任我行(三)
    • 2.5 市场自由:海阔天空任我行(四)
    • 2.6 市场自由:海阔天空任我行(五)
    • 2.7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看清楚
    • 2.8 扶持政策:政府是个好帮手
    • 2.9 专题讨论:创业中的野蛮生长与市场准入
    • 2.10 创业实训:从滴滴看法律政策风险
  • 3 第三章 创业组织法
    • 3.1 本章导入:乔布斯的创业故事
    • 3.2 量体裁衣:创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 3.3 你我的约定:创业组织发起协议的制定与签署
    • 3.4 流程与程序:创业组织的注册登记
    • 3.5 分权与制衡: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组织治理结构
    • 3.6 好聚也要好散:创业组织的解散与清算
    • 3.7 涅槃与重生:创业组织如何获得破产保护
    • 3.8 胡萝卜与大棒:创业组织高层管理团队的激励与约束
    • 3.9 专题讨论:创业者该如何防范创业组织高管团队的道德风险?
    • 3.10 创业实训:潘宇海的创业经验与教训
  • 4 第四章 创业融资法
    • 4.1 经典案例:乐视网与格力电器的融资问题
    • 4.2 债权性融资:借鸡生蛋,以蛋还债(一)
    • 4.3 债权性融资:借鸡生蛋,以蛋还债(二)
    • 4.4 股权性融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 4.5 新类型融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4.6 融资担保: 君子协定,一诺千金
    • 4.7 融资风险: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4.8 专题讨论: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哪里?如何化解?
    • 4.9 专题讨论:众筹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在哪里?
    • 4.10 创业实训:拟定融资方案及评估法律风险
  • 5 第五章 创业经营管理法
    • 5.1 本章导入:当李逵遇见李鬼
    • 5.2 商业秘密:记忆名单属于谁?
    • 5.3 企业做大:大的也可以是美的(一)
    • 5.4 企业做大:大的也可以是美的(二)
    • 5.5 自主定价:我的地盘我做主?(一)
    • 5.6 自主定价:我的地盘我做主?(二)
    • 5.7 行业协会:做个吃瓜群众也不行吗?
    • 5.8 广告法律风险:把衣服给那姑娘披上!
    • 5.9 质量法律风险:永不消逝的恋人(一)
    • 5.10 质量法律风险:永不消逝的恋人(二)
    • 5.11 员工福利:让你看重的人看到未来
    • 5.12 合理节税:初创企业的税收筹划
    • 5.13 善待环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5.14 专题讨论:从潜伏、扫荡到武斗,竞争文化如何建设?
    • 5.15 创业实训:拟定特定岗位劳动合同框架协议
  • 6 第六章 互联网创业法律问题
    • 6.1 本章导入:走,互联网创业去!
    • 6.2 互联网创业盈利模式:免费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 6.3 互联网创业商业模式:买张船票出海,真的那么美?
    • 6.4 法律服务O2O:只是看上去很美?(一)
    • 6.5 法律服务O2O:只是看上去很美?(二)
    • 6.6 专题讨论:如果腾讯复制了你的创业项目,你会怎么办?
    • 6.7 创业实训:拟定微信赛事项目书
  • 7 第七章 创业知识产权管理
    • 7.1 本章导入:知识产权制度护航创新创业
    • 7.2 雄才远略:把知识产权放在心上、抓在手
    • 7.3 落袋为安:通过专利申请保护创新(一)
    • 7.4 落袋为安:通过专利申请保护创新(二)
    • 7.5 名正“商”顺:通过商标注册承载商誉
    • 7.6 临事而惧:专利创造中的风险规避和策略
    • 7.7 善谋而成:专利运营策略和风险防范
    • 7.8 名至“利”归:商标运营的策略
    • 7.9 专题讨论:让侵权者给你打工
    • 7.10 创业实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创意(一)
    • 7.11 创业实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创意(二)
  • 8 第八章 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及纠纷解决
    • 8.1 本章导入: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的商海沉浮
    • 8.2 法律服务: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做(一)
    • 8.3 法律服务: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做(二)
    • 8.4 风险预防:从亲友信任到制度约束
    • 8.5 纠纷解决:庭外言和
    • 8.6 纠纷解决:法庭亮剑
    • 8.7 罪与罚:创业勿踏刑法雷区(一)
    • 8.8 罪与罚:创业勿踏刑法雷区(二)
    • 8.9 罪与罚:创业勿踏刑法雷区(三)
    • 8.10 专题讨论:创业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 8.11 创业实训:代驾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 9 阅读
    • 9.1 阅读
专题讨论:如果腾讯复制了你的创业项目,你会怎么办?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了不少,但是出现了另外一种热潮:“山寨”热。从山寨的手机开始,到现在连春晚都有所谓的山寨版,可谓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在大众媒体和网络的推波助澜下,迅速成为了中国大陆众多流行文化中的佼佼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实,与其说这“山寨”文化是新的,是创新的,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伪创新。中国人大规模地制造假货已经做了好几十年了,虽然说“山寨”的东西并不是假货,只不过是一种仿制品,但从技术上来说它根本没有创新,造假的本质没有改变。各类的工业产品不必说,像“山寨版春晚”这样的东西,若不是说为了讽刺正版春晚的话,倒已经是颇有些哗众取宠之嫌了。内容没有创新,形式没有创新,说山寨是创新,实在是一种无稽之谈,它不过是一些“模仿秀”罢了。“山寨”文化只不过是造假的一个延续,是集体缺乏真正创造力而又不愿承认的托辞。而一些真正的民间踏实的研究者,却因为被贴上“山寨”的标签,始终进不了大雅之堂,在全民聒噪的欢呼声中,逐渐失去了对问题探究和创造发明的信心。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带有恶搞嫌疑的所谓“山寨”创新。偶尔为之可以调侃嬉戏,而这样的伪创新如今却成了潮流,确实值得大家警觉,更值得大家深思。

但是话又说回来,“山寨”文化的出现绝不仅仅是长期以来的造假之风和恶搞之风随意结合而产生的后代,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既偶然又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说它偶然,是说它以“山寨”这个形式出现;而说它必然,是因为他出现的社会条件是成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上的原因,也是本质上的原因。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的经济发展,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经济泡沫;而国外资本通过垄断品牌和技术,对许多电子和技术产品穷凶极恶地漫天要价,也造成了许多非常大的经济泡沫。而这样的一些泡沫正是产生假货和仿制品的温床。试想假如品牌机和“山寨机”是一样的价格,谁愿意用“山寨机”呢?正是因为许多品牌的东西价格已经不反映价值了,价格远在价值之上,所以才为“山寨机”提供了空间,它的空间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经济泡沫,这些泡沫为“山寨”文化的出现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在另一方面,大众娱乐的日益庸俗化,简单化,在大众媒体从最初“娱乐大众”蜕变成“愚乐大众”的工具的条件下,则为“山寨”文化创造了其表现形式的前提,公众盲从和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则为其传播提供了快速干道。

总的来说,“山寨”文化的出现不能简单的说是件好事或是件坏事。它的出现提醒了那些制造泡沫的人们,在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消费者会有自己的办法,会有所反应而不是任人鱼肉,它提醒那些喊打假的资本家们回过头来审视自身穷凶极恶地牟取暴利是不是应该有所节制。但另一方面,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个角度看,“山寨”文化的出现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山寨”文化大行其道,其实是用一个新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泡沫来应对现有的经济上的泡沫,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为其摇旗呐喊的方法。一个更理性的眼光,一个实事求是的精神,再加上创新的思辨能力,才是引领我们走出困境,走出迷惑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