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1 开学第一课:弘扬科学家精神
    • 1.2 导论
      • 1.2.1 关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 1.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 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1.2.4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 1.2.5 小结
    • 1.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1.3.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1.3.2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 1.4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 1.4.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1.4.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1.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1.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1.5.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1.5.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1.6 小结与测验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 2.1.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2.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2.2.2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 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2.3.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2.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2.4 小结与测验
  •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3.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3.1.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3.1.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3.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3.2.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3.2.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3.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3.3.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3.3.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3.4 小结与测验
  •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 4.1.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4.1.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4.1.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4.2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4.2.1 初步探索的意义
      • 4.2.2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4.3 小结和测验
  • 5 邓小平理论
    • 5.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5.1.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 5.1.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5.2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 5.2.1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 5.2.2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5.3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5.4 小结与测验
  •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 6.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 6.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 6.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 6.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6.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 6.3.2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 6.4 小结和测验
  • 7 科学发展观
    •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7.1.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 7.1.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 7.2.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7.2.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7.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7.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 7.3.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7.4 小结与测试
  •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8.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 8.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8.1.2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8.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
    • 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 8.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 8.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8.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 8.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8.3.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 8.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8.3.3 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8.4 小结和测验
  • 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9.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9.1.1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9.1.2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9.1.3 奋力实现中国梦
    • 9.2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 9.2.1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 9.2.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 9.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 9.3.1 立足新发展阶段
        • 9.3.1.1 贯彻新发展理念
          • 9.3.1.1.1 构建新发展格局
    • 9.4 小结与测验
  • 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0.1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10.1.1 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
      • 10.1.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0.1.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0.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0.2.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10.2.2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 10.2.3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10.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0.3.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 10.3.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0.3.3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 10.4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10.4.1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10.4.2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10.5 建设美丽中国
      • 10.5.1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10.5.2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10.6 小结与测验
  • 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1.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1.1.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 11.2 全面深化改革
      • 11.2.1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 11.2.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 11.2.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11.3 全面依法治国
      • 11.3.1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 11.3.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1.3.3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 11.4 全面从严治党
      • 11.4.1 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
      • 11.4.2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11.4.3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 11.5 小结和测验
  •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 12.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12.1.1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 12.1.2 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12.1.3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12.2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2.2.1 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
      • 12.2.2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 12.2.3 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 12.3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12.3.1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 12.3.2 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 12.3.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 12.4 小结和测验
  • 1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3.1 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
      • 13.1.1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 13.1.2 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
    • 13.2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 13.2.1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 13.2.2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 13.3 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3.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 13.3.2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13.4 小结和测验
  • 14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14.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 14.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14.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14.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14.2.1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14.2.2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 14.2.3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 14.3 小结和测验
  • 15 结束语 坚定“四个自信”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 15.1 结束语 坚定“四个自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 16 期末复习总测验
    • 16.1 期末复习总测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 学习要点
  • 2 教学视频
  • 3 拓展视频
  • 4 学习资料

□ 学习要点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髙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当前,“一国两制”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香港、澳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坚守方向、踩实步伐,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

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台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