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
欧元(Euro)是欧盟的统一货币,其前身为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1995年12月1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欧洲联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以取代欧洲货币单位,并一致同意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元,2002年1月1日开始让欧元进入流通领域。这样,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为了进入欧元国的行列,欧盟各成员国努力向经济趋同标准靠拢。在1998年5月,欧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正式确定了欧元创始国的名单。在当时的欧盟15个成员国中,英国、丹麦和瑞典因为政治原因暂未加入欧元区,希腊因为经济不达标而落选,其余11国(荷兰、爱尔兰、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芬兰)成为首批欧元国。希腊在经过一番努力达标后,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的流通领域,欧元区12国的3.06亿民众开始使用共同货币。2002年1月28日、2月9日、2月17日,荷兰、爱尔兰、法国3国的货币先后退出了本国流通领域。2002年2月28日,其他9国——德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芬兰——全部放弃旧币兑换,本国货币完全停止在市场上流通。从这一天起,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正式普及12国的流通领域,12种曾与欧元区居民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荷兰盾、爱尔兰镑、法国法郎、德国马克、希腊德拉克马、西班牙比塞塔、意大利里拉、卢森堡法郎、比利时法郎、奥地利先令、葡萄牙埃斯库多和芬兰马克)退出了历史舞台。
欧元纸币和硬币在2002年1月1日零时正式启用。由于时差的关系,各成员国启用欧元的时间不能完全同步,而是以各欧元国当地时间的零时为准。
按照规定,欧元现钞流通后,欧元国旧币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币流通期”。“双币流通期”法定为两个月。至2002年3月1日零时,所有欧元国的旧币不再具有交换价值,遂正式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从此一枝独秀,成为欧元区12个国家唯一的法定货币。不过,有的欧元区国家担心“双币流通期”过长可能会引起混乱,因而决定缩短“双币流通期”。荷兰的“双币流通期”于2002年1月28日零时终止,是欧元区国家中“双币流通期”最短的国家。爱尔兰的终止期是2002年2月9日零时;法国为2月17日午夜。其他9个国家仍然按照规定时间结束“双币流通期”。
为了保证欧元现钞的顺利登场,12个欧元国共发行了500亿枚欧元硬币和150亿张欧元纸币。欧元纸币共有7种面值,分别为5、10、20、50、100、200和500欧元,底色为灰、红、蓝、橘红、绿、黄和淡紫色,正面的图案是窗户和建筑物的大门,象征着欧洲向世界开放;背面是一座桥,象征着交流与沟通。钞票的每种色彩和建筑图案分别代表欧洲发展史上的一个时代:古代、罗马时代、哥特文化、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洛可可文化、玻璃与钢铁的近代和20世纪的现代。
目前,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除前述12个国家外,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斯洛伐克等4个国家相继加入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