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主持人:王雷
摘要: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已经从任务落实部署式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信息化、自主化方式进行转变,对基层党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升。传统观念与新要求的矛盾、纸质落实与互联网应用的效率差距、被动参与与主动创新的离散管理等问题凸显出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是一套完备的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媒体将高校基层特色支部建设、三会一课开展反馈、志愿服务活动等具体工作紧密衔接。主要包括“帮督促”服务、一课两卡、手机党课、就业跟踪服务等体现党建效果和网络党建效能的各个环节,涵盖面较广,直观反映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果,对推进学院党建工作,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建;互联网思维;教育教学改革;
4.研究意义………………………………………………………………………………………..
1.党建工作评价主体的确定…………………………………………………………
3.项目建设要点落实情况……………………………………………………………..
1.立足基层支部特色活动开展,营造“帮督促”氛围………………….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多元化要求日益增多,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各高校都在探索信息化、网络化的党建管理方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科学的方案较少,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矛盾很多,常见的问题如下:
(1)模式效应没有体现,量与质仍处于摸索阶段。高校的发展从规模化已经转变到内涵式,党建工作目前仍处于规模发展阶段,但规模壮大的过程中质量检验机制不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不具体,仍保持在信息共享、文本传输阶段,资源整合和规模化传播推广力度不足。
(2)平台和管理模式结构不合理。网络党建工作作为项目推进,项目结构不合理,学校的专项措施和推进力度不足、方式方法等不适应新时期高校组织工作和党建工作需要,宣传效能大于实施效果,对于项目推进尚无有效量化考核办法。
(3)适用于本项工作的技术技能素质不足,形式要求与能力提升路径不吻合。高校相关部门总体水平有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互联网专业人才的使用与党建工作的开展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深入挖掘党建工作信息网络化效能、定位问题、精准施策。
2.研究目的
构建一套适应高等学校自身的党建管理体系。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即方法、团队、平台、细则,引导传统基层党建理念的更新及支部活动的转型。从发展和实践性出发,结合基层党建自身特点进行党建管理创新实践,通过四位一体的过程化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对各环节进行系统评价,全面反映党建工作的实际水平状态,掌握党建工作各环节的隐藏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满足上级管理部门和本校组织部门对党建管理实践能力的要求。立足党建指导思想,项目开展过程中把握科学调研与全面对照相结合、技术领先性与实施有效性相结合、科学规范性与对照检测性相结合、混合式研究与样本分析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 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通过访问维普、知网、万方等大型期刊网站以及学院超星电子图书馆等方式,搜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查找和专项著作学习,整合研究中外各专家学者理论和实践成果,奠定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其实就是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工具例如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辅助工具去直接接触被研究对象,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接触,获取资料,这样的方式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系统重复使用。
4.研究意义
本项目出发点在于提供基层落实党建工作的可行性方法,形成互联网党建的思维模式。利用互联网媒体将高校基层特色支部建设、三会一课开展反馈、志愿服务活动等具体工作紧密衔接。主要包括“帮督促”服务、一课两卡、手机党课、就业跟踪服务等体现党建效果和网络党建效能的各个环节,涵盖面较广,直观反映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果,对推进学院党建工作,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掌舵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提高质量效能具有理论和现实结合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
1.党建工作评价主体的确定
目前在党建工作评价时主体确定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管理人员几个方面。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是管理对象的主体,是整个项目开展的参与者,对组织活动开展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活动资料准备、管理工作流程把握的娴熟度和对培养对象和发展对象的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最有发言权。党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党建管理的负责人,负责党建工作的运行情况管理和对党建工作的监督,他们中既有总支书记、支部书记,还有委员和普通正式党员,从党建管理方案的制定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设计,都参与其中并全程跟踪。其中总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牵头人和责任人,负责对所管辖总支、支部进行相关具体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党建工作管理过程评价方法的确定
依托二级学院党总支阵地,立足无手机课堂、一课两卡、帮督促等支部活动载体,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由二级学院总支书记牵头对本总支下辖学生支部和教工支部党员进行考核推优,并对本项目中涵盖的四位一体绩效进行落实反馈和问题查摆,将本项目运行结果与总支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结合起来。
3.项目建设要点落实情况
经过一年的项目建设,立足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项目取得如下建设成果。
(1)基于互联网开展特色支部活动为改进基层党员开展活动活力不足的问题成立“帮督促”督导组和“帮督促”工作组,并在商贸学院开展相关活动。
(2)构建高效的基层党建服务团队。培养一支数字化意识强,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组织生活和组织发展中去的服务队伍。提出一套管理方法及跟踪服务机制。探索制定《二级管理下的基层院(系)党建工作职责》。已形成文字研讨稿件。
(3)建设能够长期应用且可持续发展的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形成《系部党建服务移动门户微信公共平台体系方案》。形成建设方案,并有相关系统投入试运行。
(4)建立党建带团建的一课两卡制度。在机电学院党总支开展此项活动。
(5)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形成学校层面的《无手机课堂管理办法》。结合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已经覆盖全校各年级。
三、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及方法创新
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即方法、团队、平台、细则。
基于互联网开展特色支部活动改进基层党员开展活动活力不足的问题成立“帮督促”督导组和“帮督促”工作组。利用帮督促特色支部活动平台将仅对党员本身进行的“过程教育”拓展到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联点团员。“督导组”全部由教工党员组成,“工作组”全部由学生组成。“帮督促督导组”负责制定组织生活会、志愿服务等活动计划,并督导活动开展同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帮督促工作组”帮助、吸收普通学生成为“新进成员”,在工作组中,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新进成员”互相督促、互相评价。每位成员负责帮助组外1-2名团员作为接力棒,称为联点团员。所有的活动开展均以工作组为组织单位,以互联网互动和志愿服务为主。有效解决一线活动平台和制度的问题。积极开展手机党课工作,利用手机QQ和微信软件进行线上交流,完成政治学习和讨论交流,创新“线上组织生活会模式”。
2.构建高效的基层党建服务团队
培养一支数字化意识强,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组织生活和组织发展中去的服务队伍,是建设目标的关键。对于实行二级管理的院校,目前基层党建工作中人员到位与工作到位差距较大。党建的信息化仍停留在“粗放式的沟通”和单纯的网络信息发布上。本课题从一线出发,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明确各级党务工作人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职能,提出一套管理方法及跟踪服务机制。探索制定《二级管理下的基层院(系)党建工作职责》。
3.建设能够长期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党建网络信息平台
目前各大中专院校甚至各院系都有自己的党建栏目或党建平台,但建设初期缺乏一个系统的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模式往往是各高校或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提出需求,建设带有浓重的自我封闭性,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与互联网主流的互联互通技术无法及时进行衔接,产生关注度不高、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无法有效促进党建信息的互联互通。本课题结合目前技术要求提出对“院(系)部党建服务移动门户微信公共平台”建设的构想。形成《系部党建服务移动门户微信公共平台体系方案》。
4.建立党建带团建的一课两卡制度
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导向和社会价值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服务型、创新型党总支。开展“一课两卡”工作。一课主要指(党)团课,两卡主要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卡和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卡,实现网上电子卡片登记。教师党员组建授课团队,学生为授课对象。开展以短片观看和时事政治知识讨论为主的党(团)课教育,将政治教育体系化、透明化、公开化、最大化。形成《“一课两卡”落实方案》。
5.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
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以创建无手机课堂为切入点,以党员教工和思政辅导员为督导人员,组织学生签署“无手机课堂”承诺书,提倡不携带手机或与学习无关的电子产品等工具进入课堂。由学校统一发放手机收纳袋对学生手机进行课上保存,课后由专人统一发放,有效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具体的落实方法解决社会敏感问题。形成学校层面的《无手机课堂管理办法》。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构建科学的基层党建管理体系是做好组织发展和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丰富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目前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体制中,仍旧有一些问题需要做出完善:一是管理体制方面的封闭性制约着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对活动参与的程度。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表现为发展对象需要按照死板的流程参与组织发展工作,不仅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被动的在指定范围和时段内完成规定动作。在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中,学生无法对自身所掌握的党建知识和组织发展业务知识作出充分的论证研究,并且也制约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产生;二是高校制度以及工作人员职责与实践结合不够,制度的颁布与张贴主要是为了规范管理者以及管理对象的行为。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对于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落实结果验证、工作环境与上级要求对制度和管理方法提出的修正需求等都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而管理者以及管理对象对待这些制度或多或少有不闻不问的态度,因此,这些制度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无法发挥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本项目立足实践需要,充分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从活动中、技术创新中探索管理规律,屏蔽纸面数据和落实绩效两张皮的问题,自下而上的开展具体工作。
本课题选题恰当,科学系统,在充分调研我省大中专院校在互联网+应用的形势下基层党建的问题和机遇,剖析了高职院校目前有效开展党建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将信息化手段和保障制度相结合,形成“四位一体”的网络党建工作体系,将当下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提高同类院校党建工作的效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五、问题及建议
1.基层党建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新时期下,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管理策略不断更新,对一线管理负责人和项目执行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及人才培育对象以业务型教师培训为主导,侧重于双师素质提升和业务能力提升,但从事党建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提高。同时从事党建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实践经验匮乏,党建流程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快、政策多,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难及时跟上知识的更新,增大了精细化管理的难度。目前基层党建管理队伍素质提升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因如下:一是高校党建工作在管理方面存在多头管理与条块分割的问题,管理工作涉及到了高校中的组织人事处、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处等,千条线一根针,落实工作头绪多、难度大。二是对党建教师队伍专职化重视不够,导致队伍不稳定。三是团队基础构成缺乏科学性。党建团队基础型结构建设包含人员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团队涵盖学缘结构、技术分工、管理监督、执行落实等多方面。年龄、学历、职称应呈现正态分布。需求与实际情况目前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数量持续增长、团队规模持续增大,但是仍旧难以适应组织发展任务和党建工作量增长的需求。四是全局层面对于业务与党建工作的平衡不够,对党建管理队伍培养工作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了党建管理队伍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仅能够满足一般性管理要求,缺乏发展空间,使一些具有较高水平与较高学历的人才不愿从事党建管理工作。
2.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推广及良性运转举措有待进一步梳理
平台建设规划与项目实施已经开始落实,在各党建领域建立必要的平台管理机制。但在平台运转过程中也暴漏出一些具体问题。平台的推广目前以组织发展为载体,以微信、QQ等朋友圈媒介为依托进行宣传推送,受众群体稳定性、可控性不足。另平台定位范畴在不断更新,随着上级管理要求和学校组织部门的任务部署的变化,平台处于动态管理状态,需要管理队伍针对平台做出技术调整和规划调整,需要加强技术队伍能力建设。
3.二级学院党总支活动整合统一问题有待研究
本项目试点开展党建活动的院系有四个,各自开展的活动特色鲜明,都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制定了系列活动的方案。但活动类型的多样化对于活动效果监管和绩效认定造成一定难度。下一步要立足实际探索线面结合的基层支部活动管理办法,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效果把控科学合理、围绕核心开展党建作为本项目下一阶段任务。
六、结语
基层党建工作难度大、挑战多,实现“精准化”服务、形成互联网思维,高校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组织发展动态和基层组织活动质量,全面对接党中央和上级党委要求,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本项目经过团队成员一年的努力,研究文献材料、深入一线调研,提出了实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研究”的模式和思路,并设计了相关的服务信息平台,这些举措都已经得到学校党委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在实施过程发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