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
一、新时代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时代性的转变。在一定的时期,每一位领导人都要完成他的时代使命,都有治理国家的一套独特方案。紧跟时代特点,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把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联系时代大潮,如何才能建设好一个国家,如何才能使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问题凸现出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出的时代难题。
第一,这是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矛盾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不断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中国社会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才能解决物质文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放生产力,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的准确方向;力求突破传统市场经济发展的束缚,发展新型市场经济,反对消极腐败的社会现象。
在时代大潮中明确的提出时代课题,就相当于时代难题的脱颖而出,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治理好,不是治理死;搞好社会,而不是搞乱社会。人民追求的是“安定而有序”的社会环境。搞乱和治死是极为反对的,要通过法治来治理一切才能公平正义。之所以说在时代课题提出的那一刻,也就相当于时代难题的提出,是因为自然矛盾运动规律之所在,万事万物都是在曲折过程中不断前进不断上升的螺旋式发展。这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领导人在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时代难题。
第二,这是中华民族今天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下,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才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要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解决人民的教育质量、就业难、社会保障不全面、住房难、药品安全保障、社会治安等众多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中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这是信息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对于中国来说,要紧紧围绕时代的课题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深入研究中国的治国理政的问题时,就不能脱离中国的时代轨道以及世界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坐上公交车我们可以用手机看视频、看新闻、玩游戏,学习英语;网络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买到外国进口的物品;我们可以用手机实现面对面交流;“中国大妈”也可以走出国门,生态环境也越来越被重视等等,这一切可以总结为:经济全球化、网络全球化、信息现代化、低碳环保化。这些对百姓不仅对他们影响深刻,而且意义重大。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就不能脱离新时代所发展的特点;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治国方案,就不能脱离中国时代潮流所发展的趋势。
在新时代的冲击下,过去的那种无人监督,走关系放权的行为还能生存下去吗?过去的那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领导方式还能继续推广下去吗?换言之,新时代的冲击下,对我们党又提出了什么新要求,要完成什么新任务,制定什么新目标?这是我们要深思熟虑的。
其深思的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共同迈向前进的脚步。因此,就要立足国情,解决我国现有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求坚定不移的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面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要求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在制度和法律上真正当家作主,协调社会关系,严厉打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走人情关系,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扩大公民民主政治参与度,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扩大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使公民真正的成为国家的主人。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活动,做官清正名洁,反对走过场,把权力真正回归于人民。这是在新时代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领导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孕育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以及产生了新科技革命的萌芽。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蓝图。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首要任务——即把邓小平同志开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的新篇章继续写下去。走中国自己的路,立足国情,融入世界,写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篇章,实现国家的富强。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特点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面而深刻,是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以民本思维心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服务为大局,团结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以民为本”的理念贯穿与整个治理政的全过程,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表述到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改革创新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文明和谐发展,增进人民幸福安康,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表明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要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保护人民、保障人民的根本权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他的自信与底气,都体现出他亲政于民的执政风格。“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而朴实,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提出,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梦想的崛起,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在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他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来追求自己的梦想。归根到底“坚持中国梦就是坚持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同时必须不断的为人民造福谋利”,所以“一定要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等。习近平总书记的简洁大方,通俗易懂的语言,符合人民大众的愿望,彰显着人民至上的追求,体现着他至高无上的民本情怀。
(二)以实践思维解决中国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实践思维是脚踏实地、重视实干的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
第一,要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是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实践的思维落实,要子子孙孙为之而共同努力的一个长远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天而降的幸福不会长久,梦想能否成真的关键是实干,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第二,始终秉持“治国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大力整顿党内作风和军队作风,严惩反腐,加强廉洁政府和廉政军队的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走过场实地的为县级人民群众开展新型的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坚定不移的进行反腐倡廉活动,形成从严治党思想路线。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工作的方法。同时也要不断的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凝聚发展新动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实践的道路上推进国家民主与富强。
第四,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尊重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劳永逸、一触即发,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一代传一代、持之以恒地干下去。
(三)以系统思维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系统思维是有逻辑思维方式、重视整体思考,重视全局性的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在研究整体问题的前提下注重局部问题和具体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一,搞工作要分层次,分方向进行指挥。设定总体目标,总体规划以及工作任务的分配,要做到治而有序,调理清晰;要建立改革的新要求与能力分工的体系,要避免工作效率低,缺乏整体规划等弊端。
第二,要统筹全局,推进综合改革,把握整体改革实施的效果,制定新的改革措施,深入研究各改革措施的相关性,使各改革措施在国家政策上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系统的思维方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行全面深化改革是项巨大的工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好系统思维。从总体思维上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改革的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多种途径维护国家的安全,让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四)以战略思维谋划中国发展的全局
战略思维是驾驭全局、高瞻远瞩、精心谋划、能快而准确的辨别事物发展的规律并能做出相应对策的能力。战略思维是一个领导在实际工作的本能。习近平总书记用长远的眼光、宽阔的事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整体上去思考中国的发展远景,表现在“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战略思想。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历史的大视野和发展的大趋势把握中国的发展机遇。要牢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挑战变成机遇,化艰难为动力。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将战略思维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大局发展,树立准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政绩观,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对战略的监管工作,明确战略目标、战略重任、细分工作,明确工作机制等等。作用科学的战略监管体制,对时代大潮的变化及时的调整出新战略方案,保证战略方案的时代特点,即与时俱进同时,开拓创新。
在时代潮流的背景下,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特点;在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及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