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发动机认知
    • 1.1 发动机专业术语
    • 1.2 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1.3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和特性
    • 1.4 测验题库
  • 2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
    • 2.1 机体组的构造与维修
    • 2.2 活塞连杆组的构造与维修
    • 2.3 曲轴飞轮组构造与维修
    • 2.4 曲柄连杆机构故障诊断
    • 2.5 测验题库
  • 3 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
    • 3.1 配气机构认知
    • 3.2 气门组的构造与维修
    • 3.3 气门传动组的构造与维修
    • 3.4 配气机构的检查和调整
    • 3.5 可变配气系统构造与维修
    • 3.6 配气机构故障诊断
    • 3.7 测验题库
  • 4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 4.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认知
    • 4.2 电子控制系统构造与维修
    • 4.3 进气与排气系统构造与维修
    • 4.4 燃油供给系统构造与维修
    • 4.5 点火系统构造与维修
    • 4.6 辅助控制系统构造与维修
    • 4.7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
    • 4.8 测验题库
  • 5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构造与维修
    • 5.1 燃料供给系统认知
    • 5.2 输油泵构造与维修
    • 5.3 喷油泵构造与维修
    • 5.4 调速器构造与维修
    • 5.5 喷油器构造与维修
    • 5.6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故障诊断
    • 5.7 测验题库
  • 6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 6.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认知
    • 6.2 分配泵式电控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 6.3 泵喷嘴式电控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 6.4 共轨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 6.5 测验题库
  • 7 发动机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
    • 7.1 润滑系统认知
    • 7.2 润滑系统及主要部件检查
    • 7.3 润滑系统故障诊断
    • 7.4 测验题库
  • 8 发动机冷却系统构造与维修
    • 8.1 冷却系统认知
    • 8.2 冷却系统及主要部件检查
    • 8.3 冷却系统故障诊断
    • 8.4 测验题库
  • 9 发动机起动系统构造与维修
    • 9.1 起动系统认知
    • 9.2 起动机的构造与检测
    • 9.3 起动系统故障诊断
    • 9.4 测验题库
  • 10 案例
    • 10.1 丰田5A-FE电控发动机系统构造
    • 10.2 丰田5A发动机拆装与检测视频合集
润滑系统故障诊断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和结构形式不同,系统机油压力也略有不同,但是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则基本相同。因此润滑系发生的故障也大同小异。发动机润滑系通常发生的故障现象有机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机油消耗量过大和机油变质3种,其诊断与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1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      

   发动机润滑系机油压力过低,使发动机各摩擦副得不到润滑,将会导致各摩擦副磨损加剧,严重时将会造成轴瓦烧蚀抱死或捣缸事故。因此当发动机润滑系机油压力过低时,一定要立即停车,停止发动机工作,在排除故障后方可行驶。      

   发动机润滑系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主要有机油压力显示系统故障,机油油面过低,机油钻度过低,机油管路泄漏,机油限压阀关闭不严或调整不当,机油集滤器堵塞,曲轴、连杆及凸轮轴的各磨擦副间隙过大,机油泵磨损严重,供油能力下降等。其诊断与排除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检查机油压力是否过低。若发动机开始工作时,机油压力不正常或机油压力报警灯不熄灭.说明机油压力显示系统有故障或机油压力过低。在确认机油压力表及机油压力报警灯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正常之后,发动机工作时,若机油压力报警灯仍然点亮,则说明润滑系机油压力过低。  

  (2)检查机油油面是否太低。抽出机油尺查看油底壳内机油油面,若油面低于正常油面线,说明机油不足,应补充机油至正常油面高度。      

  (3)检查机油钻度是否太低。若机油钻度太低,说明机油中混入了燃油;若机油颜色接近乳白色,则说明机油中混入了水,应换用合格的机油。在更换机油前要排除燃油或冷却液进入曲轴箱的故障。        (4}检查发动机外部机油管路密封情况。查看发动机外部机油管路是否有泄漏,若有泄漏,应视情修理或更换相关密封零件。        (5)检查机油限压阀。拆下机油限压阀,查看限压阀,若严重磨损、损坏、卡滞或调整不当,应视情更换零件或调整限压阀压力。      (6)检查润滑系机油压力。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在装机油压力传感器接口处装上机油压力测量表,起动发动机20 s,查看机油压力表读数,若机油压力仍然过低,则说明机油集滤器堵塞,机油泵供油压力不足或曲轴、连杆及凸轮轴的各摩擦副有泄漏,应视情修理或更换机油集滤器、机油泵及相关摩擦副轴瓦。 

  2发动机油压力过高      

   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和怠速运转时,若机油压力表读数高于规定值,说明机油压力过高。机油压力过高时容易使密封垫破裂,造成机油泄漏。造成机油压力过高的原因主要是机油压力显示系统有故障,机油油面过高,机油钻度过大或变稠,机油限压阀卡滞或调整不当,机油道不畅通或大修后曲轴及凸轮轴等与轴瓦的配合间隙过小,其故障诊断与排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检查机油油面是否过高。抽出机油尺查看油底壳内机油油面,若油面高于正常油面线,说明机油油面过高,应减少机油以降低机油油面。      

   (2)检查机油茹度是否过大或变稠。抽出机油尺用手捻捏机油尺上的机油,凭经验判断机油的钻度,并观察机油是否变稠。若机油钻度过大或变稠,应更换新机油。      

   (3)检查机油限压阀是否卡滞或调整不当。拆下机油限压阀,查看限压阀,若有卡滞、损坏或调整不当,应视情更换或重新调整机油压力。      

   (4)检查机油压力显示系统。接通点火开关,若机油压力表针停在高压区不动,说明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有故障。将机油压力表与机油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导线断开,此时若机油压力表表针返回低压区,说明机油压力表正常,机油压力传感器有故障;否则,说明机油压力表有故障。应视情更换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传感器。        (5)检查润滑系机油压力。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在装机油压力传感器接口处装上机油压力测量表,起动发动机20 s,查看机油压力表读数,若机油压力过高,则说明润滑系油道不畅或发动机大修后曲轴或凸轮轴等与轴瓦的配合间隙过小。应视情修理或更换轴瓦。润滑系油道不畅通,一般为油道结垢所致,可采用发动机润滑系不解体清洗技术对润滑系进行清洗。    

   3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大      

   当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明显超过其规定的正常消耗量时,视为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大。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大的主要原因为发动机润滑系机油渗漏或气缸烧机油。其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如下。          (1)检查机油是否渗漏。依次查看机油集滤器密封垫,放油塞密封垫,曲轴前后油封,正时齿轮室罩密封垫,凸轮轴室罩密封垫等,若有渗漏,应视情维修或更换密封件。      

   (2)检查发动机气缸是否烧机油。分别在发动机起动工况和大负荷工况查看排气管尾气颜色。若尾气有蓝色烟雾排出,则说明发动机气缸烧机油。发动机气缸烧机油的原因是活塞与气缸间隙过大,气门油封漏油,曲轴箱通风P.VC阀堵塞。因此,需要逐项对发动机气缸压力、气门油封、PVC阀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找出故障部位,视情维修或更换相关零件,方可有效地排除发动机气缸烧机油现象。 

   4发动机机油变质      

   发动机机油是根据季节和汽车行驶里程进行更换的。正常情况下,发动机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会逐渐下降,因此,只有按规定的行驶里程及时更换机油,才能保证机油的使用质量,减少发动机的磨损。但是,机油在使用期限内,也会过早出现变质,其现象为机油呈深黑色,机油泡沫多或出现乳化现象和机油钻度下降或变稠等。导致机油过早变质的原因是: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活塞与气缸间隙过大,使气缸内燃烧气体进入曲轴箱或曲轴箱通风不畅,机油温度过高而氧化变稠;曲轴和凸轮轴轴瓦等磨损严重,过多的金属颗粒进入机油使机油变黑;烧油或可燃混合气经气缸间隙进入曲轴箱使机油钻度降低;气缸垫或气缸水套渗漏,冷却液进入曲轴箱使机油乳化。为了防止机油在使用期限内过早变质,在使用机油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按规定正确使用和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2)定期对机油的颜色、站度或油滴斑痕进行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3)保证脏物杂质不进入润滑系。加注的机油要清洁,油路各接口要密封,盖严机油加注口。      

   (4)保证发动机机油温度不高于80℃。要防止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防止气缸燃烧气体进入曲轴箱,防止曲轴箱通风管堵塞。      (5)保证机油不稀释、不乳化,要防止汽油及冷却液进入曲轴箱。      

   (6)保证发动机各摩擦副得到润滑,减少因机件摩损而进入机油的金属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