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检验技术
白立军
目录
暂无搜索结果
1 职业任务与职业能力认识
1.1 化学分析检验技术开课测试
1.2 课程简介
1.3 分析化学任务及作用
1.4 分析方法的分类
1.5 定量分析的过程
1.6 章节测验 1
2 误差与数据分析
2.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2.2 准确度和精密度
2.3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2.4 数理统计
2.5 分析结果的表示
2.6 章节测验 2
3 酸性与碱性物质含量测定
3.1 酸碱质子理论
3.2 酸碱离解常数
3.3 活度与浓度、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
3.4 不同水溶液pH的计算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3.7 酸性物质含量测定
3.8 碱性物质含量测定
3.9 章节测验 3
4 金属离子含量测定
4.1 常见的配位化合物
4.2 EDTA及其配位化合物
4.3 配位化合物的平衡常数
4.4 副反应系数
4.5 配位化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4.6 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
4.7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4.8 金属指示剂使用时的问题
4.9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4.10 单一离子滴定条件
4.11 混合离子滴定
4.12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4.13 章节测验 4
5 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测定
5.1 氧化还原滴定概述
5.2 能斯特方程
5.3 条件电极电位
5.4 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5.5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5.6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5.7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1型、其他型)
5.8 氧化还原指示剂
5.9 氧化还原预处理
5.10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高锰酸钾法
5.11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重铬酸钾法
5.12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碘量法(直接、间接)
5.13 其他氧化还原法
5.14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6 重量分析法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6.2 溶度积与溶解度
6.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6.4 沉淀的分类
6.5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6.6 沉淀条件的选择
6.7 有机沉淀剂
6.8 重量分析的计算
7 沉淀滴定法
7.1 沉淀滴定法概述
7.2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莫尔法
7.3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福尔哈德法
7.4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法扬斯法
7.5 三种沉淀滴定法的比较
7.6 章节测验7
章节测验 4
上一节
下一节
选择班级
确定
取消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