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人工智能史上的“三国演义”
    • 1.1 人工智能的历史
    • 1.2 符号人工智能
    • 1.3 人工神经元网络
    • 1.4 框架问题
    • 1.5 顺便聊聊五代计算机泡沫
  • 2 “超级人工智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 2.1 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
    • 2.2 深度学习能够升级为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吗?
    • 2.3 向自然智能学习(上)
    • 2.4 向自然智能学习(下)
    • 2.5 再论“强人工智能”与“超级人工智能”
  • 3 “大数据技术“真的智能吗
    • 3.1 大数据的优点
    • 3.2 大数据的缺点
    • 3.3 节俭性理性
    • 3.4 对绿色人工智能的展望
  • 4 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
    • 4.1 自然语言处理理论概论
    • 4.2 行为主义的自然语言处理路径
    • 4.3 外在主义的语义建模
    • 4.4 基于理想语设想的语义建模
    • 4.5 统计学进路的语义处理方式
    • 4.6 混合式进路
    • 4.7 基于实际语例的进路
  • 5 计算机能够懂汉语吗?——汉字屋论证
    • 5.1 再谈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 5.2 塞尔论证的前身
    • 5.3 塞尔的反证法
    • 5.4 重要的反驳
  • 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机器翻译问题
    • 6.1 机器翻译进路产生的问题(上)
    • 6.2 机器翻译进路产生的问题(下)
    • 6.3 认知语言学关于翻译的洞见
    • 6.4 认知语言学技术刻画的“不可计算性”
  • 7 计算机能够懂得“一个帅哥”和“一枚帅哥”的区别吗?
    • 7.1 隐蔽在计算机工业的“中立”面相之后的英语霸权
    • 7.2 被西语思维扭曲的汉语量词现象
    • 7.3 一种基于汉语演化史与认知语言学的复合式解释
    • 7.4 以人工智能为武器来反抗地球的扁平化
  • 8 英语算啥?搞懂日语才是对于计算机的挑战
    • 8.1 从“中文屋”到“日语屋”
    • 8.2 日语言说者对于具身性的敏感性
    • 8.3 “日语屋”给塞尔造成的麻烦
    • 8.4 主流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何处理不了具身性?
  • 9 从说人话到办人事——论具有道德意识的机器人设计
    • 9.1 机器人伦理学概述
    • 9.2 从伦理学的“具身性”说起
    • 9.3 认知语言学的“具身性”对于人工智能伦理学的启示
  • 10 如何建造儒家机器人
    • 10.1 德性伦理学与儒家哲学的结合
    • 10.2 击靶德性论及其与儒家学说中的关系
    • 10.3 从神经计算模型看德性熏养
    • 10.4 通过基于“儒家德性样板库”的隐喻性投射来获取德性
    • 10.5 课程总结
  • 11 阅读
    • 11.1 阅读
  • 12 直播
    • 12.1 第一次直播
    • 12.2 第二次直播
  • 13 问卷调查
    • 13.1 问卷调查
向自然智能学习(上)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向自然智能学习

尽管针对人类的智商测量方式具有针对人类而言的物种特异性,但只要我们小心甄别其中的内容,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寻找到某种能够沿用到AGI研究之上的一般性因素。

抽象的人类智力分类方案——譬如卡特尔-霍恩-卡罗尔三层智力模型(Cattell-Horn-Carroll three-stratum model)——则将覆盖更为宽泛的机器智能的能力范围(参考图-1)


图—1卡特尔-霍恩-卡罗尔三层智力模型(底层智力项之内容在表中省略)

图-2 AGI学界对于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子课题分布情况的勾勒


心理学家所刻画的种种人类智力的分类形式,归根结底乃是由人类的神经系统所执行的。因此,只要我们对人类的大脑的神经运作细节进行精确的描述,我们就可以从中抽象出一张精确的AGI工作图纸来。而时下方兴未艾的“类脑人工智能”(brain-inspiredAI)研究路数,便是该思路的体现。

不得不承认,与前面提到的深度学习的进路相比,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思路的确更可取一些。虽然从字面上看,深度学习的前身——人工神经元网络——也是基于对于人类大脑的仿生学模拟的,但是在专业的神经科学家看来,传统的神经元网络也好,结构更为复杂的深度学习机制也罢,其对于人脑的模拟都是非常低级与局域的。与之相比较,类脑人工智能的野心则要大得多:它们要对人脑的整体运行机制作出某种切实的研究,并将其转化为某种数学形式,使得计算机也能够按照“人脑蓝图”来运作。考虑到人类大脑的整体运作——而不是局域神经网的某种低端运作——能够以“神经回路”的方式向我们提示出更多的关于人类智力整体运作的信息,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显然能够比主流的深度学习研究减少犯下“盲人摸象”错误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