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

王元勋

目录

  • 1 绪论
    • 1.1 什么是工程力学
    • 1.2 力学与工程
    • 1.3 学科分类
    • 1.4 基本概念
    • 1.5 基本方法
    • 1.6 章节测验
  • 2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2.1 力
      • 2.1.1 刚体、刚体静力学
      • 2.1.2 力的概念
      • 2.1.3 力的合成
      • 2.1.4 力的合成实例
      • 2.1.5 二力平衡公理
    • 2.2 力偶
      • 2.2.1 力偶、力偶矩
      • 2.2.2 力偶的合成
    •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
      • 2.3.1 约束与约束力
      • 2.3.2 可确定约束力方向的约束
      • 2.3.3 可确定约束力作用线的约束
      • 2.3.4 可确定作用点的约束
      • 2.3.5 几种常见约束
    • 2.4 受力图
      • 2.4.1 受力图
      • 2.4.2 受力图实例一
      • 2.4.3 受力图实例二
      • 2.4.4 受力图实例三
      • 2.4.5 画受力图步骤
    • 2.5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 2.5.1 力的平移定理
      • 2.5.2 力对点之矩
      • 2.5.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 2.5.4 平面力系简化实例
      • 2.5.5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 2.5.6 力的两个推论
    • 2.6 章节测验
  • 3 静力平衡问题
    • 3.1 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 3.1.1 静力平衡问题
      • 3.1.2 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 3.1.3 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 3.2 含摩擦的平衡问题
    • 3.3 平面桁架
      • 3.3.1 平面桁架
      • 3.3.2 节点法
      • 3.3.3 截面法
    • 3.4 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
      • 3.4.1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 3.4.2 力对轴之矩
      • 3.4.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 3.4.4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 3.4.5 空间力系平衡问题求解
    • 3.5 章节测验
  • 4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
    • 4.1 变形体静力学的一般分析方法
    • 4.2 基本假设
    • 4.3 内力、截面法
      • 4.3.1 内力
      • 4.3.2 截面法
    • 4.4 杆件的基本变形
    • 4.5 杆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 4.5.1 理论推导
      • 4.5.2 杆的轴向拉伸和压缩实例
    • 4.6 一点的应力和应变
      • 4.6.1 一点的应力
      • 4.6.2 一点的应变
    • 4.7 变形体静力学分析
    • 4.8 应力集中的概念
    • 4.9 章节测验
  • 5 材料的力学性能
    • 5.1 概述
    • 5.2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5.2.1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5.2.2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 5.3 不同材料拉伸压缩时的机械性能
      • 5.3.1 不同材料拉伸的力学性能
      • 5.3.2 不同材料压缩的力学性能
      • 5.3.3 泊松比
    • 5.4 真应力、真应变
    • 5.5 章节测验
  • 6 强度与连接设计
    • 6.1 强度条件和安全系数
    • 6.2 拉压杆件的强度设计
    • 6.3 剪切及其实用计算
      • 6.3.1 工程中剪切问题的特点
      • 6.3.2 剪切的实用强度计算
    • 6.4 挤压及其实用计算
      • 6.4.1 工程中挤压问题的特点
      • 6.4.2 挤压的实用强度计算
    • 6.5 连接件的强度设计
    • 6.6 章节测验
  • 7 流体力、容器
    • 7.1 流体的特征
    • 7.2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 7.2.1 流体静压强
      • 7.2.2 静止流体内任一点的压强
    • 7.3 作用在壁面上的流体力
      • 7.3.1 静止流体作用于平壁面上的压力
      • 7.3.2 静止流体作用于曲壁面上的压力
    • 7.4 薄壁容器
      • 7.4.1 圆筒形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
      • 7.4.2 球形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
      • 7.4.3 强度条件
    • 7.5 章节测验
  • 8 圆轴的扭转
    • 8.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 8.2 扭矩与扭矩图
    • 8.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 8.3.1 圆轴扭转的应力公式
      • 8.3.2 扭转圆轴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 8.3.3 圆轴的扭转变形
    • 8.4 圆轴扭转的强度设计
      • 8.4.1 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 8.4.2 强度和刚度计算
      • 8.4.3 静不定问题
    • 8.5 章节测验
  • 9 梁的平面弯曲
    • 9.1 前言
    • 9.2 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 9.3 利用平衡微分方程作梁的内力图
      • 9.3.1 梁的平衡微分方程
      • 9.3.2 剪力图、弯矩图的简捷画法
    • 9.4 梁的应力与强度条件
      • 9.4.1 变形几何分析
      • 9.4.2 材料的物理关系
      • 9.4.3 静力平衡条件
      • 9.4.4 平面弯曲时的最大正应力公式及强度条件
      • 9.4.5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 9.5 梁的变形
      • 9.5.1 梁的挠度和转角
      • 9.5.2 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
      • 9.5.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 9.5.4 弯曲静不定问题
    • 9.6 章节测验
  • 10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 10.1 应力状态
      • 10.1.1 平面应力状态的一般分析
      • 10.1.2 极限应力与主应力
      • 10.1.3 广义胡可定理
      • 10.1.4 变形比能
    • 10.2 强度理论简介
      • 10.2.1 引言
      • 10.2.2 关于破坏的强度理论
      • 10.2.3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 10.2.4 强度理论应用
    • 10.3 组合变形
      • 10.3.1 引言
      • 10.3.2 拉(压)弯组合变形
      • 10.3.3 弯扭组合变形
    • 10.4 章节测验
  • 11 阅读
    • 11.1 阅读
  • 12 调查问卷
    • 12.1 调查问卷
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如第四章所述,用截面法求构件各截面内力的一般步骤是:先求出约束力,再用截面法将构件截开,取其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画出该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截面上的内力按正向假设,由平衡方程求解。在第四章中不仅已经讨论了用截面法求构件内力的一般方法,还给出了构件横截面上内力的符号规定。下面将通过若干例题,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截面法确定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内力。

9.1

悬臂梁受力如图9.3(a)所示,求各截面内力并作内力图。



解:1)求固定端约束力。


 


固定端A处有三个约束力,但因梁上无x方向载荷作用,故FAx=0;只有FAyMA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MA(F )=MA-Fl=0        Fy=FAy-F=0    

得到: FAy=F MA=Fl

2)求截面内力。

在距Ax处将梁截断,取左段研究,截面内力按正向假设,如图9.3(b)所示。

0xl内,有平衡方程:

Fy=FAy-FQ=0    

 MC(F )=MA+M-FAyx=0   

得到: FQ=F M=-F(l-x)

注意,在x=l的右端B点,因为梁处于平衡,B点右边截面之内力均为零。梁二端点外内力为零,以后将不再赘述。

    3) 画内力图。在0xl内,剪力FQ=F,剪力图为水平线,如图9.3(c)所示。弯矩M随截面位置线性变化;当x=0时,M=-Flx=l时,M=0;弯矩图为连接此二点的直线,如图9.3(d)所示。此悬臂梁在固定端A处弯矩值最大。

9.2

求图9.4所示简支梁各截面内力并作内力图。



解:1)求约束力。注意固定铰AFAx=0,故梁AB受力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MA(F )=FBy(2a+b)-Fa-F(a+b)=0   


Fy=FAy+FBy-2F =0    

       得到: FAy=FBy=F;                 

2)求截面内力。

0x1a;左段受力如图9.4(b)


由平衡方程有:

 Fy=FAy-FQ1=0  FQ1=FAy=F

MC(F )=M1-FAyx1=0   M1=Fx1

ax2a+b;左段受力如图9.4(c)

由平衡方程有:

FQ2=FAy-F=0

M2=FAyx2-F(x2-a)=Fa  

a +bx3〈2a+b;左段受力如图9.4(d)

 由平衡方程有:

 FQ3=FAy-2F=-F

M3=FAyx3-F(x3-a)-F(x3-a-b)=F(2a+b)-Fx3

注意在x=2a+b的右端B点,截面之内力(FQM)必然回至零。

3) 画内力图。

剪力图如图9.4(e)所示。注意在axa+b段内,FQ=0

0xaa+bx〈2a+b二段内,弯矩M随截面位置x线性变化;在x=0x=2a+b二端,M=0;二集中力作用处,即x=ax=a+b处,有M=Fa;在axa+b段内,M=Fa;故弯矩图如图9.4(f)所示。

梁在axa+b段内,只有弯矩,没有剪力,这种情况称为纯弯曲。



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实例


9.4

已知q=9kN/mF=45kNC处作用的集中力偶M0=48kN·m,求图9.6所示简支梁各截面上的内力。




解:1) 求反力。梁受力如图9.6(a)所示,列平衡方程有:

   Fx=FAx=0

   MA(F)=12FE+M0-8F-2×4q=0 

   Fy=FAy+FE-F-4q=0      

   解得:

FAy=49kN  FE=32kN

   2) 求截面内力。

求内力时,应在载荷发生变化处分段研究。以A为原点,建立坐标如图9.6(a)。则应在BCD处分段。

AB0x1<4m):在任一x1处将梁截断,取左端研究,受力如图9.6(b)。注意到由Fx=0已给出轴力为零,故截面1上只有剪力和弯矩。

列平衡方程有:

Fy=FAy-qx1-FQ1=0                    

  FQ1=49-9x1

Mc(F)=M1+qx12/2-YAx1=0      

   M1=49x1-4.5x12

    注意力矩方程均是以截面形心c为矩心写出的,如此可直接得到截面弯矩。

BC(4x2<6m):受力如图9.6(c)所示。同样有:

Fy=FAy-4q-FQ2=0         FQ2=FAy-4q=49kN-9(kN/m)´4m=13kN

Mc(F)=M2+4q(x2-2)-FAyx2=0      M2=13x2+72(kN·m)

 CD6x3<8m):受力如图9.8(d),有:

Fy=FAy-4q-FQ3=0       FQ3=13kN

Mc(F)=M3+4q(x3-2)+M0-FAyx3=0    M3=13x3+24(kN·m)

DE8x4<12m):受力如图9.6(e),有:

 Fy=FAy-4q-FQ4-F=0        FQ4=-32kN

 Mc(F)=M4+4q(x4-2)+M0+F(x4-8)-FAyx4=0    M4=384-32x4(kN·m)

由截面法求内力时,无论取左右哪一端研究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如在DE段截取右端研究,注意截面内力仍按正向假设,受力如图9.6(f)所示,有:

Fy=FQ4+FE=0  

Mc(F)=-M4+FE(12-x4)=0

同样得到:

FQ4=-FE=-32kN

M4=384-32x4 (kN·m)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截面上的内力,如图9.6(e)与图9.6(f)中的截面4,在物体不同的部分上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应有相反的指向(如图中FQ4M4)。前面给出的内力符号规定可使二者有同样的表达。

本例分四段给出了各截面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依据这些内力方程画出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9.7所示。注意观察梁上作用载荷变化处,剪力图、弯矩图的变化。

综上所述,用截面法求内力的一般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