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搜索结果
-
1 绪论
-
1.1 研究任务
-
1.2 研究对象
-
1.3 基本假定
-
1.4 张量简介
-
2 应力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2 应力分量转换公式
-
2.3 应力边界条件
-
2.4 平衡微分方程
-
2.5 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
-
2.6 主切应力
-
2.7 八面体应力
-
2.8 应力张量的分解
-
2.9 等效应力
-
3 应变理论
-
3.1 位移与应变
-
3.2 应变分析
-
3.3 主应变
-
3.4 应变协调方程
-
4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
5 弹性力学的边值问题
-
5.1 基本方程
-
5.2 弹性力学的边值问题
-
5.3 弹性力学的解法
-
5.4 基本原理
-
6 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
6.1 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
6.2 平衡微分方程
-
6.3 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
6.4 几何方程 刚体位移
-
6.5 物理方程
-
6.6 按位移求解平面问题
-
6.7 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 相容方程
-
6.8 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 应力函数
-
7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
7.1 多项式解答
-
7.2 梁的弹性平面弯曲
-
7.3 三角形大坝
-
8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
8.1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
8.2 压力隧洞
-
8.3 尖劈顶问题
-
9 空间简单问题的解答
-
9.1 半空间体受重力和均布压力
-
9.2 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
-
9.3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
-
9.4 椭圆截面杆的扭转
-
10 弹塑性力学
-
10.1 绪论(吕建国)
-
10.2 应力分析(吕建国)
-
10.2.1 应力状态分析
-
10.2.2 应力张量及分解
-
10.2.3 等斜截面上的应力、应力状态参数
-
10.2.4 平衡微分方程
-
10.2.5 本章测验
-
10.3 应变分析(吕建国)
-
10.3.1 一点的应变状态
-
10.3.2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几何方程
-
10.3.3 应变张量与应变参量
-
10.3.4 应变协调方程(相容方程)
-
10.3.5 本章测验
-
10.4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
10.4.1 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10.4.2 弹塑性力学常用简化模型
-
10.4.3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
10.4.4 常用的屈服条件
-
10.4.5 随堂测验
-
10.4.6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增量理论
-
10.4.7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全量理论
-
10.4.8 Druke公设及加卸载条件
-
10.4.9 本章测验
-
10.5 弹性力学解题方法
-
10.5.1 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
-
10.5.2 按位移求解弹性力学问题
-
10.5.3 按应力求解弹性力学问题
-
10.5.4 平面问题和应力函数
-
10.5.5 逆解法和半逆解法
-
10.5.6 随堂测验
-
10.5.7 边界上的 φ及其导数的力学意义
-
10.5.8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法
-
10.5.9 本章测验
-
10.6 厚壁圆筒分析
-
10.6.1 理想弹塑性材料厚壁圆筒分析
-
10.6.2 幂强化材料厚壁圆筒分析
-
10.6.3 组合厚壁圆筒分析
-
10.7 杆件的扭转分析
-
10.7.1 圆截面杆件的弹性扭转
-
10.7.2 非圆截面杆件的弹性扭转
-
10.7.3 圆截面杆件的弹塑性扭转
-
10.7.4 非圆截面杆件的弹塑性扭转
-
10.7.5 本章测验
-
10.8 薄板的弹性弯曲分析
-
10.8.1 弹性薄板的基本方程
-
10.8.2 矩形薄板的弹性分析
-
10.8.3 圆形薄板的弹性分析
-
10.9 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
-
10.9.1 梁的弹塑性弯曲
-
10.9.2 塑性极限分析定理
-
10.9.3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
10.9.4 梁的塑性极限分析
-
10.9.5 圆板的塑性极限分析
-
10.10 期末考试安排
选择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