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唐伶、詹雅竹、陶安、王江涛、郑灿雷、雷建忠、吴国锋、阮平、伍燕妩

目录

  • 1 管理导论
    • 1.1 第1章课程内容
    • 1.2 第1章课件PPT
    • 1.3 视频: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1.4 拓展阅读:餐饮企业全球化
    • 1.5 拓展阅读:当西方遇见东方:东方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1.6 经典管理名著推荐
  • 2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2.1 第2章课程内容
    • 2.2 第2章课件PPT
    • 2.3 视频:梅奥──霍桑实验
    • 2.4 拓展阅读:管理思想史
    • 2.5 拓展阅读:平台型企业的组织流程再造
    • 2.6 单元测验一:管理学概论
  • 3 决策与决策过程
    • 3.1 第3章课程内容
    • 3.2 第3章课件PPT
    • 3.3 视频:万达王健林谈决策
  • 4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 4.1 第4章课程内容
    • 4.2 第4章课件PPT
    • 4.3 视频:波士顿矩阵(BCG)
  • 5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 5.1 第5章课程内容
    • 5.2 第5章课件PPT
    • 5.3 视频:PDCA戴明环
    • 5.4 视频:鱼骨图分析案例
    • 5.5 单元测验二:管理决策
  • 6 组织设计
    • 6.1 第6章课程内容
    • 6.2 第6章课件PPT
  • 7 人员配备
    • 7.1 第7章课程内容
    • 7.2 第7章课件PPT
  • 8 组织文化
    • 8.1 第8章课程内容
    • 8.2 第8章课件PPT
    • 8.3 单元测验三:管理组织
  • 9 领导的一般理论
    • 9.1 第9章课程内容
    • 9.2 第9章课件PPT
  • 10 激励
    • 10.1 第10章课程内容
    • 10.2 第10章课件PPT
    • 10.3 视频:行为强化理论
  • 11 沟通
    • 11.1 第11章课程内容
    • 11.2 第11章课件PPT
    • 11.3 视频:曾仕强-沟通的艺术
    • 11.4 单元测验四:管理领导
  • 12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 12.1 第12章课程内容
    • 12.2 第12章课件PPT
    • 12.3 视频:如何高效组织会议
  • 13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 13.1 第13章课程内容
    • 13.2 第13章课件PPT
    • 13.3 视频:广东佛山星联的质量控制
  • 14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 14.1 第14章课程内容
    • 14.2 第14章课件PPT
    • 14.3 单元测验五:管理控制
  • 15 创新原理
    • 15.1 课堂实录
    • 15.2 第15章课程内容
    • 15.3 第15章课件PPT
  • 16 组织创新
    • 16.1 第16章课程内容
    • 16.2 第16章课件PPT
    • 16.3 视频:索尼的组织变革
    • 16.4 单元测验六:管理创新
  • 17 课程Q&A
    • 17.1 课程答疑
    • 17.2 课程简介
第1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第一节介绍了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组织与管理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的特征:第一,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第二,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第三,组织有特殊的活动。第四,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

二、管理的内涵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第二,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第三,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第四,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三)管理工作的内容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一系列工作。

三、管理的本质

(一)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二)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四)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以及适度原理。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方法。抽象地看,这些方法或者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或者以直觉判断为依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借助许多工具,既需要运用权力直接规范被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表现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踪和控制,也需要借助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不同时空的行为选择。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预谋慎战”、“依法治理”等就是其中几例。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现代人事管理创始人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以及其他学者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19世纪末,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的科学管理研究、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提出的一般管理研究、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axWeber)提出的科层组织研究塑造了古典管理理论。尔后的现代管理流派和当代管理理论再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又重新回到对基础工作的管理实践中,非常值得管理学的学习者深思。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以及适度原理。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方法。抽象地看,这些方法或者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或者以直觉判断为依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借助许多工具,既需要运用权力直接规范被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表现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踪和控制,也需要借助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不同时空的行为选择。

※提示:点击管理人物的名字,将连结至百度百科的人物简介。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二)系统原理: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效益原理: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追求组织活动的效益就是尽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四)适度原理: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适度组合。

二、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理性分析

(二)直觉判断

三、管理的基本工具

(一)作为管理工具的权力

(二)作为管理工具的组织文化

  


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基本论点:

  1.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 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 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 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去分析管理理论的一般抽象与具体运用的关系,去分析作为管理对象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环境关系。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特征。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市场化因此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一、全球化

  管理已成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全球化经营,并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求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或跨地区交流程度。

※ 拓展阅读:康乃媛、刘睿奇(2019),美食无疆界,世界零距离——餐饮企业全球化案例研究,亿欧智库,2019年5月24日。

二、信息化

  信息化是全球化的成因和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极大改变了企业和政府等组织的管理环境和经营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化是一种过程,即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如社会或企业)发生转变的过程。从企业、政府等组织层面,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将组织各活动过程数据化和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处理成信息资源,提供给组织各层次人员,有助于各类决策和行动,实现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从1990年代开始,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 CRM)、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 SCM)、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system, OAS)、云平台(cloud platform)和大数据(big data)等企业信息化管理迅猛发展。

三、市场化

  市场化是指在开放的市场中,用市场机制而非行政命令方式实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因此,资源配置有两只手:一是无形的手,即市场机制;另一是有形的手,即政府或企业的管理者的指挥命令。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其主体地位也逐步确立。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都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来决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86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 汕头 厦门)。

(二)第二阶段:1987-1991年,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和试点股份制。

(三)第三阶段:1992年之后,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课后思考】

1. 何谓管理?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请以企业、学校或社区的事务为例。

2. 管理工作应该应该靠理性分析还是直觉判断?    

3. 以中国企业为例,探讨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例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京东、格力、海尔、海底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