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1.1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
    • 1.2 古人观天
    • 1.3 斗转星移
    • 1.4 寒来暑往
    •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
    • 1.6 星座的由来
    • 1.7 历法定制
    • 1.8 论“星座算命”
    • 1.9 月球
    • 1.10 月相变化
    • 1.11 古诗中的月相
    • 1.12 七曜星象
  • 2 太阳系
    • 2.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 2.2 太阳也是扰动源
    • 2.3 八大行星
    • 2.4 柯伊伯带
    • 2.5 太阳系六重界限
  • 3 恒星 星团 星云
    • 3.1 恒星有多亮
    • 3.2 恒星光度和光谱测量
    • 3.3 光谱型与主序星
    • 3.4 双星
    • 3.5 疏散星团
    • 3.6 球状星团
    • 3.7 弥漫星云
    • 3.8 恒星诞生于星云
    • 3.9 不稳定恒星
    • 3.10 新星的概念
    • 3.11 超新星
    • 3.12 SN1987A
  • 4 星系
    • 4.1 宇宙岛之争
    • 4.2 星系的分类
    • 4.3 星系红移和哈勃常数
    • 4.4 空间在膨胀
    • 4.5 宇宙特征膨胀年龄
    • 4.6 本星系群
    • 4.7 夜空中的一条光带——银河
    • 4.8 其他星系群
    • 4.9 活动星系
    • 4.10 互扰星系
    • 4.11 类星体的结构模型
疏散星团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星团形成

宇宙中星罗棋布着由气体及尘埃等细小粒子所组成的分子云。这些分子云密度很低,成分主要是氢。分子云可以极度庞大和拥有极大质量,质量相当于十至一千个太阳不等。因为只有质量达到太阳数倍的分子云才会因自身的重力坍缩,而如此重的分子云不可能坍缩为一颗恒星,故疏散星团的所有成员都是在多星系统中形成。

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这些分子云可以千载不变。但是,当分子云受星系碰撞、处身星系所产生的密度波、超新星爆发的激波干扰,其密度会出现些微变化。这些轻微变化会令分子云产生重力收缩(坍塌),从而形成一些称为原恒星的球体。疏散星团形成的初期,由于在原恒星的核心尚未发生核聚变,它们仍不能称为真正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