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1.1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
    • 1.2 古人观天
    • 1.3 斗转星移
    • 1.4 寒来暑往
    •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
    • 1.6 星座的由来
    • 1.7 历法定制
    • 1.8 论“星座算命”
    • 1.9 月球
    • 1.10 月相变化
    • 1.11 古诗中的月相
    • 1.12 七曜星象
  • 2 太阳系
    • 2.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 2.2 太阳也是扰动源
    • 2.3 八大行星
    • 2.4 柯伊伯带
    • 2.5 太阳系六重界限
  • 3 恒星 星团 星云
    • 3.1 恒星有多亮
    • 3.2 恒星光度和光谱测量
    • 3.3 光谱型与主序星
    • 3.4 双星
    • 3.5 疏散星团
    • 3.6 球状星团
    • 3.7 弥漫星云
    • 3.8 恒星诞生于星云
    • 3.9 不稳定恒星
    • 3.10 新星的概念
    • 3.11 超新星
    • 3.12 SN1987A
  • 4 星系
    • 4.1 宇宙岛之争
    • 4.2 星系的分类
    • 4.3 星系红移和哈勃常数
    • 4.4 空间在膨胀
    • 4.5 宇宙特征膨胀年龄
    • 4.6 本星系群
    • 4.7 夜空中的一条光带——银河
    • 4.8 其他星系群
    • 4.9 活动星系
    • 4.10 互扰星系
    • 4.11 类星体的结构模型
本星系群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Local Group of Galaxies)是一个典型的疏散星系团,没有明显的向中心聚集的趋势。成员星系约40个。银河系和仙女星系是本星系群成员星系中最大的两个,它们大体上位于本星系群的中心。除银河系和仙女星系外,绝大部分成员星系是矮星系。本星系群的半径约 1百万秒差距,质量约太阳质量,其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银河系和仙女星系。群内的气体不多,约占总质量的1%。

次群

本星系群有两个次群:由银河系和大小麦哲伦云组成的银河系次群及以仙女星系为中心、包括M32、NGC205、NGC147、NGC185、仙女矮星系和三角星系(M33)在内的仙女星系次群。本星系群是本超星系团的一个成员。

所谓本星系群指的即是包括地球所处之银河系为中心,半径约为百万秒差距(300多万光年)的空间内的星系之总称,也有人把本星系群的中心定义为银河系和仙女星系(M31)的公共重心。已知本星系群的成员星系和可能的成员星系有50个左右。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覆盖一块直径大约1000万光年的区域(希望对这个距离有个详细概念请参见1E23米)。本星系群又属于范围更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