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1.1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
    • 1.2 古人观天
    • 1.3 斗转星移
    • 1.4 寒来暑往
    •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
    • 1.6 星座的由来
    • 1.7 历法定制
    • 1.8 论“星座算命”
    • 1.9 月球
    • 1.10 月相变化
    • 1.11 古诗中的月相
    • 1.12 七曜星象
  • 2 太阳系
    • 2.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 2.2 太阳也是扰动源
    • 2.3 八大行星
    • 2.4 柯伊伯带
    • 2.5 太阳系六重界限
  • 3 恒星 星团 星云
    • 3.1 恒星有多亮
    • 3.2 恒星光度和光谱测量
    • 3.3 光谱型与主序星
    • 3.4 双星
    • 3.5 疏散星团
    • 3.6 球状星团
    • 3.7 弥漫星云
    • 3.8 恒星诞生于星云
    • 3.9 不稳定恒星
    • 3.10 新星的概念
    • 3.11 超新星
    • 3.12 SN1987A
  • 4 星系
    • 4.1 宇宙岛之争
    • 4.2 星系的分类
    • 4.3 星系红移和哈勃常数
    • 4.4 空间在膨胀
    • 4.5 宇宙特征膨胀年龄
    • 4.6 本星系群
    • 4.7 夜空中的一条光带——银河
    • 4.8 其他星系群
    • 4.9 活动星系
    • 4.10 互扰星系
    • 4.11 类星体的结构模型
SN1987A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大麦云中的SN1987A

 SN 1987A是1987年2月24日在大麦哲伦云内发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自1604年开普勒超新星(SN 1604)以来观测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肉眼可见,位于蜘蛛星云的外围,距离地球大约51,400秒差距(约168,000光年)。由于这是在1987年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因此被命名为“1987A”。SN 1987A爆发的光线于1987年2月23日到达地球,亮度于5月左右到达顶峰,视星等达3等,之后渐渐转暗。

命名的由来

SN 1987A是1987年2月24日在大麦哲伦云内发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自1604年开普勒超新星(SN 1604)以来观测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肉眼可见,位于蜘蛛星云的外围,距离地球大约51,400秒差距(约168,000光年)。由于这是在1987年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因此被命名为“1987A”。SN 1987A爆发的光线于1987年2月23日到达地球,亮度于5月左右到达顶峰,视星等达3等,之后渐渐转暗。1987年2月24日,伊恩·谢尔顿(Ian Shelton)和奥斯卡·杜阿尔德(Oscar Duhalde)在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用望远镜对准大麦哲伦云拍照时共同发现了这次超新星爆发,同一时间观测到的天文学家还有在新西兰的阿尔伯特·琼斯(Albert 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