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单元
    • 1.1 第一课时
    • 1.2 第二课时
    • 1.3 第三课时
    • 1.4 第四课时
    • 1.5 第五课时
    • 1.6 第六课时
    • 1.7 第七课时
    • 1.8 第八课时
    • 1.9 第九课时
    • 1.10 第十课时
    • 1.11 第十一课时
    • 1.12 第十二课时
    • 1.13 第十三课时
    • 1.14 第十四课时
    • 1.15 第十五课时
    • 1.16 第十六课时
    • 1.17 第十七课时
    • 1.18 第十八课时
    • 1.19 第十九课时
    • 1.20 第二十课时
    • 1.21 第二十一课时
    • 1.22 第二十二课时
    • 1.23 第二十三课时
    • 1.24 第二十四课时
    • 1.25 第二十五课时
    • 1.26 第二十六课时
    • 1.27 第二十七课时
    • 1.28 第二十八课时
    • 1.29 第二十九课时
    • 1.30 第三十课时
    • 1.31 第三十一课时
    • 1.32 第三十二课时
    • 1.33 新建课程目录
    • 1.34 新建课程目录
第四课时

《以逸待劳》计,包括:古兵法原文讲解;军事应用举例及应用讲解;商战应用举例及应用讲解。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 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 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出处]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面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历史典故: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等。

商战例子:美日贸易谈判例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