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拆借,或同业拆款、同业拆放、资金拆借,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
狭义的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期限非常短,多为“隔夜融通”或“隔日融通”。
广义的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除了弥补或调剂资金头寸、以及一日或几日的临时性资金调剂外,已发展成为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各商业银行弥补资金流动性不足和充分有效运用资金、减少资金闲置的市场,成为商业银行协调流动性与盈利性关系的有效市场机制。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有五大特点:第一,融通资金的期限比较短。一般是1天、2天或一个星期,最短为几个小时或隔夜,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或临时多余而进行的资金融通。目前,拆借市场已成为各金融机构弥补短期资金不足和进行短期资金运用的市场,成为解决或平衡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矛盾的市场,从而临时调剂性市场就变成了短期融资市场。第二,同业拆借基本上都是信用拆借。拆借活动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一般在金融机构或指定某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而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及个人或非指定金融机构,不能进入拆借市场。第三,交易手段比较先进,交易手续比较简便,成交的时间也比较短。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主要是采取电话协商的方式进行,是一种无形的市场;达成协议后,就可以通过各自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自动划账清算;或向资金交易中心提出供求和进行报价,由资金交易中心进行撮合成交,并进行资金交割划账。第四,交易金额较大,而且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凭信用交易,都严格遵守交易协议。第五,利率由双方协商决定,可以随行就市。因此,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一种市场利率,或者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和变化。
目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合用一个交易系统,并包括全国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包括现券买卖、回购交易)两个交易子系统。截至2010年11月17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共有市场成员1240家。值得注意的是,与证券交易所的集中报价竞价交易方式不同,同业拆借市场采用电话方式进行交易,在同一个时点上,如果存在两对以上的市场主体进行同期限的拆借,它们的利率很可能不一样。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规定,同业拆借交易双方可在4个月范围内自行商定拆借期限。交易中心按1天、7天、20天、30天、60天、90天、120天七个品种计算和公布加权平均利率,即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
在国际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存放款利率,最著名的有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