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信用与信用工具
    • 1.1 信用形式
    • 1.2 信用工具的含义与特征
    • 1.3 债券的含义和种类
    • 1.4 信用的含义
    • 1.5 新建课程目录
    • 1.6 股票的含义和类型
  • 2 金融市场
    • 2.1 金融市场的含义
    • 2.2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 2.3 期权的种类
    • 2.4 股票价格指数的制定
  • 3 金融机构体系
    • 3.1 金融机构的含义和功能
    • 3.2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 3.3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 4 商业银行
    • 4.1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 4.2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 4.3 商业银行的业务
    • 4.4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 4.5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 5 中央银行
    • 5.1 中央银行的性质
    • 5.2 中央银行的职能
    • 5.3 中央银行的业务原则
  • 6 货币供求与均衡
    • 6.1 货币需求的含义
    • 6.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 6.3 货币供给的含义
    • 6.4 货币供给一般模型——乔顿货币乘数模型
    • 6.5 货币供求均衡
  •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7.1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
    • 7.2 通货膨胀的类型
    • 7.3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 7.4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 7.5 通货紧缩及其成因
  • 8 货币政策
    • 8.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8.2 存款准备金政策
    • 8.3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 8.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 8.5 9   财政概述
金融机构的含义和功能

我们学习金融机构的含义和功能。

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那么什么是金融机构,都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所谓金融机构:是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从事货币信用、资金融通、金融交易以及相关业务的组织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中介主体,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来实现资本的融通。

2.支付中介

金融机构通过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等多种支付结算工具,通过建立清算机构、电子支付系统等,实现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3.降低交易成本

首先,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聚集社会资金的方式扩大交易规模,降低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

其次,金融中介机构凭借专业技术优势(各种专家和各种技术)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向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提供多种便利的服务,从而减少了单位资金的合约成本。

4.提供金融服务便利并创造金融资产

一方面,金融机构凭借广泛的分支机构、特定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从数量和质量提高需求者的满足程度,为经济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便利和服务。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能够帮助顾客创造金融资产,提供各种金融工具满足其不同的风险规避和投资获利的需求。

5.改善信息不对称并控制风险

金融体系凭借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广泛的分支机构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以便选择合适的借者及其投资项目,避免或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金融体系在改善信息不对称中的筛选与监督作用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6.调节经济的功能

首先金融机构的各种资产负债业务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货币资金供求状况,其次,金融机构是政府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主要依靠,最后在经济结构方面,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实际是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由此对运用资金的部门加以划分。这种选择的结果,必然发生优胜劣汰的效应,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