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信用与信用工具
    • 1.1 信用形式
    • 1.2 信用工具的含义与特征
    • 1.3 债券的含义和种类
    • 1.4 信用的含义
    • 1.5 新建课程目录
    • 1.6 股票的含义和类型
  • 2 金融市场
    • 2.1 金融市场的含义
    • 2.2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 2.3 期权的种类
    • 2.4 股票价格指数的制定
  • 3 金融机构体系
    • 3.1 金融机构的含义和功能
    • 3.2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 3.3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 4 商业银行
    • 4.1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 4.2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 4.3 商业银行的业务
    • 4.4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 4.5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 5 中央银行
    • 5.1 中央银行的性质
    • 5.2 中央银行的职能
    • 5.3 中央银行的业务原则
  • 6 货币供求与均衡
    • 6.1 货币需求的含义
    • 6.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 6.3 货币供给的含义
    • 6.4 货币供给一般模型——乔顿货币乘数模型
    • 6.5 货币供求均衡
  •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7.1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
    • 7.2 通货膨胀的类型
    • 7.3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 7.4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 7.5 通货紧缩及其成因
  • 8 货币政策
    • 8.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8.2 存款准备金政策
    • 8.3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 8.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 8.5 9   财政概述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我们学习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是历史最悠久、业务范围最广泛的金融组织形式,它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演变并不断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是指能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近代银行业起源于意大利,1580年在当时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也是最早以“银行”为名的近代信用机构。

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1694年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出现了由私人创办股份银行——英格兰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今天,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的职能。

主要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

(一)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他们投向社会各部门。充当调剂资金余缺的媒介,实现资金由盈余者的手中转到短缺者的手中。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可变小额资本为大额资本,变闲置资本为职能资本,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大大提高了全社会货币资本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生产的扩大。

(二)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在活期存款账户的基础上,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存款转移等业务活动。

借助支付中介功能,商业银行成了工商企业、政府、家庭和个人的货币保管人、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商业银行因此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出纳中心和支付中心。

(三)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职能,是在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以及从事投资业务衍生出更多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既可以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以节约现金使用减少社会流通费用,又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存款货币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的供应,影响与调节国民经济活动。所以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所具有的一种的特殊职能。

(四)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借助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其他金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有现金管理、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等。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功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