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信用与信用工具
    • 1.1 信用形式
    • 1.2 信用工具的含义与特征
    • 1.3 债券的含义和种类
    • 1.4 信用的含义
    • 1.5 新建课程目录
    • 1.6 股票的含义和类型
  • 2 金融市场
    • 2.1 金融市场的含义
    • 2.2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 2.3 期权的种类
    • 2.4 股票价格指数的制定
  • 3 金融机构体系
    • 3.1 金融机构的含义和功能
    • 3.2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 3.3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 4 商业银行
    • 4.1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 4.2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 4.3 商业银行的业务
    • 4.4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 4.5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 5 中央银行
    • 5.1 中央银行的性质
    • 5.2 中央银行的职能
    • 5.3 中央银行的业务原则
  • 6 货币供求与均衡
    • 6.1 货币需求的含义
    • 6.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 6.3 货币供给的含义
    • 6.4 货币供给一般模型——乔顿货币乘数模型
    • 6.5 货币供求均衡
  •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7.1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
    • 7.2 通货膨胀的类型
    • 7.3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 7.4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 7.5 通货紧缩及其成因
  • 8 货币政策
    • 8.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8.2 存款准备金政策
    • 8.3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 8.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 8.5 9   财政概述
货币供给的含义

我们学习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货币供给的主体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特定的存款金融机构,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都是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而形成的。

这里有个专有名词“货币供给量”,它不同于货币供给,那么什么是货币供给量呢?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存款、商业票据、可流通转让的金融债券、政府债券等。

或者说,凡是在中央银行以外的各经济部门、企业和个人可用于交易的货币,都是货币供给量的组成部分。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流量概念,它是一个时点上的变量,而不是一定时期的变量。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主体。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要由银行系统资产负债规模的大小决定。这不是说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可以由银行系统随意创造,恰恰相反,货币供给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特别是由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