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

骆玉明

目录

  • 1 诗经
    • 1.1 绪言(上)
    • 1.2 绪言(中)
    • 1.3 绪言(下)
    • 1.4 《诗经》概述
    • 1.5 周南·关雎(上)
    • 1.6 周南·关雎(下)
    • 1.7 召南·野有死麇
    • 1.8 王风·君子于役
    • 1.9 卫风·伯兮
    • 1.10 郑风·萚兮
    • 1.11 唐风·山有枢
    • 1.12 陈风·月出
    • 1.13 汉广和叔于田
  • 2 楚辞
    • 2.1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 2.2 《楚辞》的作者
    • 2.3 九歌·山鬼
  • 3 汉诗
    • 3.1 垓下歌
    • 3.2 大风歌
    • 3.3 战城南
    • 3.4 妇病行
    • 3.5 艳歌行
    • 3.6 十五从军征
    • 3.7 陌上桑
    • 3.8 读诗的三个过程
    • 3.9 古诗十九首
    • 3.10 青青河畔草
    • 3.11 回车驾言迈
    • 3.12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3.13 短歌行
    • 3.14 名都篇
  • 4 五言诗
    • 4.1 咏怀诗·其十七
    • 4.2 咏怀诗·其七十一
    • 4.3 饮酒·其五(上)
    • 4.4 饮酒·其五(下)
    • 4.5 读山海经·其一
    • 4.6 登江中孤屿
    • 4.7 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
    • 4.8 南朝诗歌的声律变化
    • 4.9 南朝诗歌的结构变化
    • 4.10 南朝诗歌的诗体变化
  • 5 七言诗
    • 5.1 春江花月夜
    • 5.2 将进酒
    • 5.3 久别离
    • 5.4 凉州词
    • 5.5 出塞
    • 5.6 客中行
  • 6 五言绝句
    • 6.1 寻隐者不遇、行宫
    • 6.2 鹿柴
    • 6.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兮
  • 7 五言律诗
    • 7.1 题破山寺后禅院
    • 7.2 过故人庄
  • 8 七言律诗
    • 8.1 七言律诗概述
    • 8.2 登高
    • 8.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8.4 锦瑟
  • 9 词
    • 9.1 词的演化过程
    • 9.2 温庭筠词二首
    • 9.3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 9.4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却久
    • 9.5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9.6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9.7 李煜词的风格特征
    • 9.8 宋词的发展轨迹与派系衍生
    • 9.9 一剪梅
    • 9.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 9.1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9.1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9.13 暗香
    • 9.14 苏幕遮·燎沉香
    • 9.15 醉蓬莱·见羞容敛翠
    • 9.16 鹊桥仙·纤云弄巧
    • 9.17 鹧鸪天·小令尊前风玉箫
  • 10 阅读
    • 10.1 阅读
周南·关雎(上)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