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张光年:茅盾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作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在他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清明前后》等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描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茅盾不仅是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他就在上海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并没有改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他用自己的笔配合党的行动,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茅盾在三、四十年代曾两次要求恢复党的组织生活,但没有如愿以偿。解放后,共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茅盾认为这时候他不能去分享这个荣誉。他说,我就努力做个非党的布尔什维克吧,在党的领导下,做好分配给我的工作。于是,他不再提自己的入党问题。
茅盾始终听从党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全国解放后,他想安心从事写作。毛泽东主席征求他的意见,想让他担任文化部的领导工作。茅盾从大局出发,欣然同意。这样,他只得放弃了原来的创作计划,《锻炼》这部小说的写作在完成第一部初稿后就基本停止了。
十年浩劫使党的威信受到损害,有些人对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茅盾对此深感忧虑。为了向党表示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至死不变,在病危之际,口授了一封给党中央的信:"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他用颤抖的手在信的末尾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中共中央收到茅盾的这封信后,根据他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这位伟大作家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茅盾的一生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