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无政府主义
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余暇时还会见了一些文化界人士。巴金就是在这时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毛泽东对巴金说:“奇怪,别人说你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巴金答曰:“是啊,听说你从前也是。”
这段对白相当有意思,两人都是暗藏机锋。毛泽东之所以对巴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表示奇怪,可能是因为一般的无政府主义者都是主张世界无国家、无国界,反对一切政府的,而巴金在抗战时期则积极地从事爱国宣传工作。话中隐约有点巴金的无政府主义立场不纯粹,或者就是无政府主义思想太迂阔的意味,令巴金很难作答。
而巴金的应对则令人叫绝,他没否定毛泽东的说法,而且还貌似套近乎的说毛泽东以前也是无政府主义者,从他当时的角度说,其实是暗讽毛泽东背叛了无政府主义。
时至今日,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更遑论毛泽东了。在20世纪初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毛泽东曾自述其“五四”时期读过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坦承“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青年毛泽东在其所作《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甚至称马克思为激烈派、克鲁泡特金为温和派,赞赏后者的互助论。
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受无政府主义影响,决定废除自己的周姓,用抽号码的办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名字,他抽到5号,遂取名伍豪。瞿秋白也曾说自己“是一个近乎托尔斯泰派的无政府主义者。”彭湃也曾加入过日本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建设者同盟”,写过赞扬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文章。
这些都是后来成为第一代共产主义者的著名革命家。而据统计,在中共“一大”时期,全国50多位党员中就有22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无政府思潮的影响。而章太炎、蔡元培、廖仲恺等著名民主革命者也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张继、吴稚晖、张静江等则更是无政府主义者中的骨干。
而巴金笔名由来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所谓巴者,巴枯宁也,金者,克鲁泡特金也。两位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什么是无政府主义了。在21世纪的今天,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一个空前的低潮期。以讹传讹导致很多人觉得 “无政府主义就是爱怎么来就怎么来,由着性子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人管,甚至可以打、砸、抢。”事实上,这些都是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误解。有时也是蒋介石专制政权泼过来的脏水。因为无政府主义者固然反对一切以武力和压制为基础的政府,但仍然同意必须要有某种形式上的社会组织,并且通过这种组织形式的协作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从而最终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和解放。
无政府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尔、法国的蒲鲁东和俄国的巴枯宁(Mikhail Bakunin)、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等。其实,这几位理想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都有不同的理解。巴枯宁主张暴力和暗杀,克鲁泡特金则强调互助与和谐。和克氏同样出身于贵族家庭,巴金更加倾心于克鲁泡特金的为人与理论,并且还将其主要著作《面包与自由》译成中文。
由于巴枯宁坚决反对卡尔·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导致了1872年第一国际的分裂。此后无政府主义思潮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05年的俄国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都曾有无政府主义者的介入。而农民出生的马克诺 (N. I. Makhno) 率领的起义军则曾一度占领了大部分的乌克兰地区,不过1921年马克诺流亡国外﹐也标志了无政府主义在俄国的死亡。因为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着相似的奋斗目标,但在革命手段上却是水火不容。
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革命是无政府主义运动的高峰,西班牙内战为无政府主义理念投入大规模社会实践提供了最有利的时机,许多工厂和铁路被工人成功接管。在安达露西亚(Andalusia)和利凡特等地区(Levante),土地改归农民所有。不过,西班牙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没能维持长久,内战结束后就被佛朗哥政权镇压了。
而到了二战以后,除了西班牙和苏联,无政府主义团体重新在各个曾经受它影响的欧美国家出现。在1968年的法国学生革命和美国的反战运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子。此后,有许多反叛的学生实行集体制的生活。
或许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派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个人抗击的“恐怖主义”,希望通过刺杀政府重要人物向大众展示政权可以被击倒,并通过自己的牺牲精神感召民众。在1801年到1901年一连串的刺杀事件中,以下人物都榜上有名:意大利的恩贝托一世(Umberto I )、奥地利的伊莉莎白皇后 (Empress Elizabeth )、法国总统卡尔诺(Carnot )、美国总统麦金利(McKinley)、西班牙总理德卡斯迪罗(Antonio C Novas del Castillo) 等。
所以,也有人将美国 “9·11”袭击的现代思想源头追溯到无政府主义者身上。
在解放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身份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有意,是因为从政治的角度上考虑,无政府主义者是个落后或反动的帽子,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还是少提为妙;无意,则是因为多数文章都是人云亦云。
巴金在今日的面目模糊其实也是中国无政府主义今日的面目模糊,巴金的百年其实也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百年。20世纪初,中国知识者开始接触到无政府主义,经过国内的介绍和国外中国留学生中的传播,无政府主义者逐渐在中国逐渐集结成一个政治派别,而“五四”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更是蔚成风潮。
到了大革命时期,在巴黎的巴金主张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应摆脱对国、共两党冷漠的态度,加入到当时的北伐战争中,以这样的方式尽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扩大平民的幸福和自由。令人遗憾的是,巴金当时的见解得不到认可。结果,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开始急遽分化,坚持不合作立场者遭到反动政府的镇压,与国民党反动派合流者竟然也积极“清共”。
当巴金在1930年学成归国时,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已进入尾声,每一个掌权的政党都排斥它。而接下来日本的侵略活动又已危及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大潮,而只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才能够承担起抗击外敌的历史重任。对于无政府主义来说,反对战争,反对强有力的政府、加上没有具体的实践道路这些致命的弱点一时之间暴露无遗,于是无政府主义就被进一步边缘化了:当年的无政府主义者有的安于小职员和教师的角色,有的索性出家为僧尼,更多的则是转换角色成为从事文学和科学的作家、学者……
抗战胜利之后就是内战爆发、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文化大革命。历史洪流滚滚前进,无政府主义早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了。只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科书中,它才会作为一种错误的思想被提及。
而在文化大革命中,专制的权威无所不在地覆盖了私人领域,作为正常社会所应该拥有的社团组织也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实不但与无政府主义者的理想相背而驰,而且无政府主义者们更是被作为反动派清算出来,于是就有了巴金的牛棚生涯和夫人萧珊的惨遭迫害而死,也才有了后来的《随想录》。在《随想录》里,巴金终于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痛感“今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的流毒还很深,很广,家长作风还占优势。”或许我们不该把这些观点简单地归纳为从人道主义角度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而是抓住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巴金身上的发展脉络,从他早年信仰,中年困惑到晚年的忏悔和沉思来予以理解。
因为这是一个人的一个世纪,也是一个思潮的一个世纪。
(郑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