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治世之本:《尚书》选读
    • 1.1 洪范九畴
    • 1.2 五行五事
    • 1.3 八政五纪
    • 1.4 皇建有极
    • 1.5 宗周三德
    • 1.6 稽疑卜筮
    • 1.7 天地庶征
    • 1.8 五福六极
  • 2 群经之首:《周易》选读
    • 2.1 卦变通爻(上)
    • 2.2 卦变通爻(下)
    • 2.3 九六之用
    • 2.4 经传之别
    • 2.5 上下二彖
    • 2.6 大小二象
    • 2.7 乾坤文言
  • 3 众妙之门:《老子》选读
    • 3.1 字之曰道
    • 3.2 道法自然
    • 3.3 玄之又玄
  • 4 返璞归真:《庄子》选读
    • 4.1 天籁之音
    • 4.2 非彼无我
    • 4.3 物无是非
    • 4.4 道通为一
    • 4.5 人之至知
    • 4.6 物论之齐
    • 4.7 天府葆光
    • 4.8 寓言明志(上)
    • 4.9 寓言明志(中)
    • 4.10 寓言明志(下)
    • 4.11 道术之裂
    • 4.12 百家之学
    • 4.13 墨家之变
    • 4.14 宋尹之流
    • 4.15 慎田之说
    • 4.16 老子之道
    • 4.17 庄子之语
    • 4.18 惠施之辩
  • 5 太虚一实:《思问录》选读
    • 5.1 人性之善
    • 5.2 人道之独
    • 5.3 太虚一实
    • 5.4 动静阖辟
    • 5.5 穷理限事
    • 5.6 诚几斯神
    • 5.7 天器人道
    • 5.8 有我非私
    • 5.9 习与性成
  • 6 气化流行:《孟子字义疏证》选读
    • 6.1 以经证理(上)
    • 6.2 以经证理(下)
    • 6.3 心言理义(上)
    • 6.4 心言理义(下)
    • 6.5 心思神明
    • 6.6 批驳宋儒
    • 6.7 人伦日用
    • 6.8 性善自然
  • 7 阅读
    • 7.1 阅读
以经证理(下)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问:古人之言天理,何谓也?

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责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责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絜之人,则理明。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

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灭者,灭没不见也。又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诚以弱、寡、愚、怯与夫疾病、老幼、孤独,反躬而思其情。人岂异于我!盖方其静也,未感于物,其血气心知,湛然无有失,*【扬雄方言曰﹕“湛,安也。”郭璞注云:“湛然,安貌。”】故曰“天之性”;及其感而动,则欲出于性。一人之欲,天下人之(之)〔所〕同欲也,故曰“性之欲”。好恶既形,遂己之好恶,忘人之好恶,往往贼人以逞欲;反躬者,以人之逞其欲,思身受之之情也。情得其平,是为好恶之节,是为依乎天理。【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自言﹕“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当,而况大軱乎!”天理,即其所谓“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适如其天然之分理也。】古人所谓天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天理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