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验证:国内商业促进经济繁荣
一国的繁荣,简单地说,取决于两点:农业和商业的繁荣。最为重要的是商业。因为,如果一国商业不行,农产品会卖不出去,农民就收不回投资,甚至无力维持原有再生产;需要农产品的消费者则会有钱无处花,必然降低生活水平。由此会形成恶性循环,国家陷入衰败。当时所说的“农业”,扩大一点说,就是现在包括工业在内的所有实体产业;商业,指的主要是国内商业。就是说,支撑国家的是国内产业和国内商业,而国内商业尤其重要。这就是布阿吉尔贝尔的理论。
历史和事实证明,布阿吉尔贝尔说的是对的。西欧历史上歧视商业。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剧本里构造了夏洛克这个受人唾骂的形象,而这一形象其实就是真正商人的形象,因为商人放贷一定要收取利息(夏洛克放贷是一定要取息的)。由于歧视商业,所以,西欧一直发达不起来。直到15世纪开始,西欧开始重视商业,特别是17~18世纪,进入了一个重商主义时代,西欧才从停滞的中世纪走出来,一跃而成为世界的领先者。中国的历史大致相同。中国也压制商业,倡导“农本主义”,以为农业搞好了,国家经济就搞好了,而商业引诱人们变坏,所以要压抑。在西汉武帝时期,甚至不准许商人穿上等人才能穿的衣服,不准乘坐上等人乘坐规格的马车。所以,中国虽然早就达到了农业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却不能再前进一步,陷入长期停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仍然认为,只要把产业搞好了,国家经济就搞好了,所以,非常重视产业,而继续打击商业,最激烈的时候,甚至农副产品小市场也要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虽然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没有达到想要达到的水平,甚至与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农民经商,一下子就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菜篮子”问题。开始有人担心,“全民经商”会使国家产业“空洞化”,后来的发展却表明,中国的经济不仅没有“空洞化”,而且,由个体家庭和私人兴办的产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不到30年,其产值几乎占到了国家工业产值的70%,而且还有日益增大之势。
布阿吉尔贝尔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促进国内商业繁荣,除了“道路自由”、“捐税公平”外,应促进国内的消费,或者说,消费是促进国内商业繁荣、产业发展的“发酵剂”。如果人们不消费“一切可以消费的东西”,人们就不可能出售“一切可以出售之物”。这是经济发展的辩证法!一国经济发展迟缓,不在于它较少的储蓄,甚至也不在于较高的税收,而在于它较少的消费。所以,当我们遇到经济发展迟缓的问题时,促进国内的消费是唯一的、或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